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
题目
题型:云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马也                         是____________
马者                         食____________
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
④一食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这  ②喂养、饲养  ③鞭打  ④有时
2.①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②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揭示了无法展示才能的无奈与痛苦)。
4.不断提高自我,等待合适的机会;毛遂自荐,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当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以养老母(报酬)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苦。
C.外连横而诸候。
D.假舟楫者,非水也。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D.立功异域
E.豫州今欲何至
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__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              》。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2.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
(1)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_________
(2)人恒过                            过___________
(3)于虑                            ___________
(4)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
3.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
B.彼竭我盈,克之
C.温而知新
D.一年归,妻跪问其
4.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题型:甘肃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积累下列文言词汇,用现代汉语写出加粗词的含义。
①有术者________
②马无故入胡________
③人皆之________
④死者十九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居月     见宫殿十所
B.此独以跛之  时有物外之趣
C.此独跛之故  亿万记
D.近塞上人   下车引
3.翻译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①本文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②成语“_____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小儿不畏虎》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山北之塞              ________
②固不可                  ________
③虎亦寻卒              ________
④而不之人              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以君
B.投诸渤海
C.妇人仓皇沉水避
D.而不惧人,威亦无所施欤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5、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列举六个事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②段论述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但当重任的道理。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D.第④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题型:上海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