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济阴之巨室也,能救吾,予尔百金!” ...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济阴之巨室也,能救吾,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薄:撞击。④盍:何不。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向许百金,今予十金(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石又覆(介词,在)
2.选出翻译有错的一项(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吾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3.按要求填空。
(1)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2)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1)渔夫不应该一下得那么多的钱
  (2)是许金不酬也
4.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活该!(或:渔夫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有罪!)(答案不唯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济阴之巨室也,能救吾,予尔百金!” 】;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亡何”的“亡”的意思是“不”,“其人亡”的“亡”的意思是“去世”。
B.“以千金寄之”的“之”代蔡璘,“归之”的“之”代友人之子。
C.“而翁知我”的“而”的意思是“但是”;“卒辇而致之”的“而”的意思是“顺接连词,可不译”。
D.“故不语郎君”的“故”的意思是“所以”;“温故而知新”的“故”的意思是“旧,指学过的知识”。
2.翻译下列句子。
(1)券在心,不在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辇而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1)愕然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注: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   )
(2)父死(   )
(3)至懊悔不胜而(   )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指代制扇者)
B.非负之也(故意)
C.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中不至(   )
(2)与人期行,相(   )
(3)去后至(   )
(4)元方入门不(   )
2.翻译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下车引之”,想表达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为什么“入门不顾”?你认为他的做法合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 好长剑。”孔子曰:“吾非之此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 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 ,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1.解释加粗的字。
(1)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山有竹,不自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可及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羽之,镞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
(1)子曰:“汝何好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非之此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孔子用“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各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初,孙权谓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学识高深的人);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及(到了……的时候);非复(不再是)
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3.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
4.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