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6分)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6分)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小题1:.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4分)
(1)天子且至                          且: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谢: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曩:     
小题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小题3:.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3分)
答: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                            
小题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答案

小题1:(4分)(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
小题1:(2分)A
小题1:(3分)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
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
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小题1:(3分)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无何”“诏”“劳”各1分)
小题1:(4分)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以上4点,
只要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6分)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10-13题。(10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2)君子则不然  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小题3:.【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苦耕稼之劳   苦:     
(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达: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4:.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
小题5:.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习:           
(2)每归私第   第:           
(3)家人发箧视之   发: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太祖常劝以读书以:用,拿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表假设,如果
C.及小白立为桓公及:等到D.鲍叔遂进管仲 遂:于是,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译文: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译文:                
小题4:.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答:                
小题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点上,均称得上明主。
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
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
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正患己不能知   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或尽粟一石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手安可诬一世
C.骈死槽枥之间岂借才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真不知马也
小题3:.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小题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8-11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②钞:后来写作“抄”。③已:完毕。④斋:书房。⑤毫:笔。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3)如是者六七始已  始:           
(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就: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小题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2分)
小题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