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唐雎不辱使命》内容,回答文后题目。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唐雎不辱使命》内容,回答文后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
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
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布衣之怒,亦免冠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寒暑节,始一反焉
D.将尉醉,广数言欲亡
以君为长者,不错意也
小题2: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A.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B.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D.秦王的脸色表现屈服,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小题3:下列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
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B.秦王初见唐雎时,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的, 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C.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D.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最后的“长跪而谢之”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武功高强,有以武力制敌的能力。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解析

小题1:C中二者都是“交换”。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谢,道歉”。
小题1: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唐雎不辱使命》内容,回答文后题目。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小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夜昏怠,辄以水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受贬,由参知政事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小题1:联系教材中所学文言文字词知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夜昏怠                (2)以水                            
(3)被受贬                (4)守邓州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小题3: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读此文后得到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孝谨:孝顺而恭谨。②固:班固,班超之兄,汉代史学家。③校书郎:官职名。④傅介子:汉朝人,曾立功边疆。⑤研:同“砚”。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内孝谨(   )             (2)不劳辱(     )
(3)尝业投笔叹曰(     )     (4)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小题3:从选文来看,班超后来能有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小题1:用些线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王以/为何/如其父
B.王/以为/何如其父
C.王/以为何/如其父
D.王/以为何如/其父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
(1)、使赵不括即已 (      ) (2)、括将行(      )
小题3:说说“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的意思 (2分)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   (2分)
小题5: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9分,每题3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次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接纳
D.哙拜谢:道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樊哙侧其盾撞不敢兴兵拒大王
B.若属皆且所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今者项庄拔剑舞,意常在沛公也吾还也
D.击沛公于坐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客何为者也?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B.夫晋,何厌之有?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秦将果畔B.夫晋,何厌之有?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王复轲,被八创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其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吕后留侯,乃强食之
A.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B.沛公之,常用其策
C.秦函陵,晋军氾南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小题4:用“/”给下列文字断句。(4分)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小题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③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