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秦将果畔B.夫晋,何厌之有?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王复轲,被八创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其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吕后留侯,乃强食之
A.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B.沛公之,常用其策
C.秦函陵,晋军氾南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小题4:用“/”给下列文字断句。(4分)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小题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③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项籍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 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此子房教之也。(每处0.5分,共4分)
小题1:①(4分)派遣将官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所以1分,非常1分,大意2分)
②(3分)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后,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封1分,阙1分,大意1分)
③(3分)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掉他,因为他的功多,所以又不忍心。”  (故1分,数1分,大意1分)
解析

小题1:A中“畔”通“叛”B中“厌”通“餍”C中“共”通“供”。
小题1:C与例句活用“名次用作动词”。
小题1: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错,无直接因果。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所以、封、阙、故、数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秦赵约而伐魏 (12分)
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形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
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秦、赵大恶。
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B.扶苏以数谏故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秦赵联合打算攻打魏国,魏王害怕,芒卯提议把邺地献给赵以求和。
B.赵国相国认为得到邺地是很大的好处,于是建议赵王答应魏国的请求。
C.张倚作为使者,成功说服赵王与秦国断交。
D.最终秦赵没有联合伐魏,魏王感激赵王的行为,按照约定把邺献给了赵国。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魏王之 患:                                ②请魏 许:          
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遽:                  ④为邺也 完: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2分)
译文:                                                                             
②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2分)
译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共49分)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魏其(jī)侯窦婴(?~前131):观津人,字王孙。历仕汉文、景、武三朝。②孝文:即汉文帝。③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物的官。④门籍:古代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⑤财:通“裁”,酌量,裁度。⑥条侯:即周亚夫。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上何以得擅传梁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祭以尉首B.可以一战C.以塞忠谏之路也D.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窦婴是孝文后的堂侄,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文后即汉景帝和梁孝王母亲窦太后。
B.因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后被封为魏其侯,所以“诸游士宾客”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
C.在这篇节选的文字中,有两位对立面的人物:窦婴和窦太后。两人格格不入,其原因是文中提到的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窦婴坚决不同意,因此遭窦太后的冷遇。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条侯周亚夫平起平坐。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婴吴相         为:               ②酒,从容言曰   酣:          
③窦婴亦其官     薄:               ④之廊庑下       陈: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2分)
译:                                                                           
(2)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 (2分)
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30分)
(牛)弘荣宠当世①,而车服卑俭②。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③于言而敏于行。上尝令其宣敕④,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⑤,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大业之世,委遇称隆。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⑥,唯弘一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弘架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
注解:①牛弘:隋朝人,官至宰相,历事隋文帝和隋炀(yáng)帝,都被重用,大业六年(公元611年)趋势。荣宠:指被皇帝宠信。   ②车服:所乘坐的车和所穿的衣服。卑俭:谦卑而节约。    ③讷(nè):不善言辞,说话迟钝。  ④敕(chì):皇帝的诏令。  ⑤辩:口才。   ⑥悔吝不及:意思是“皇帝从来没有后悔仍用他或给他赏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愈其质直(赞赏)B.退还拜(感谢)
C.志于学(专注)D.读书不(停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待下刀劈狼首
B.讷言而敏于行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C.上令其宣敕未识书具,忽啼求之
D.弘荣宠当世,车服卑俭俄百千人大呼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2)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小题4: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牛弘的品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折:判决。  ②可不各勉之哉: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 ③特进:官职名。 ④当:人名。 ⑤事:祭祀。 ⑥黄门:官职名。 ⑦考:通“拷”。   ⑧隅:方正廉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若不胜(掠夺)B.辄洛阳狱考竟(下令)
C.而多所托(通 “嘱”)D.芝性亮直,不廉隅(自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多所属托形貌昳丽
B.夫刑罪失臣妻私臣
C.昭犹惮芝,不通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D.收付狱夫不能游堕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小题4:司马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评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齐师败绩。公将之 驰:                     
(2)一鼓作气,而衰 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                     
(4)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                     
(5)欲言,无可进者    虽: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
小题3: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小题4: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