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③,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④,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注释:①负郭:距城很近。②稔:庄稼成熟。③殁:去世。④敛:收敛尸体。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咸(全、都)施之B.置(放弃)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C.尝(曾经)有志于是矣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留给)其子也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3分)
A.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置”,置办的意思。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表转接,A表顺接;B表顺接;C表顺接;D表转接。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箅(bì):蒸饭的工具。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子:粥。④更相:互相;易夺:改正补充。
小题1:解释句中加线的实词(4分)
(1)宾客陈太丘宿(      )   (2)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
(3)俱而窃听   (      )   (4)仿佛之         (     )
小题2:找出与“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D.乃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尔颇有所识不?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4:太丘所言“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1]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额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2],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1]龃龉(jǐi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2]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辈直道事人(侍奉)B.师颔其首曰(下巴)
C.主酒家(主持、掌管)D.索而饮之(索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外官不易为为天下笑
B.必以其说驾之公将鼓之
C.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不以千里称也
D.往别其师门人弟子填其室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②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两则故事都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驾车。②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所贵:最要紧的。⑤调:谐调。⑥逮:赶上。 ⑦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⑧上:通“尚”,还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2分)
子 之 教 我 御 术 未 尽 也。
小题2:结合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伯夷颂  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②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武王伐纣,殷亡,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阴山。②微子:殷纣王之兄。
小题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不人之是非(回头看)B.信道而自知明者也(深厚)
C.乃以为不可(偏偏)D.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没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一凡人誉之,自以为有余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不知鱼之乐全矣
C.抱祭器去之夫环攻之
D.夫圣人,万世之标准也当立者公子扶苏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②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小题4:本文作者高度称颂伯夷的“适义”、“信道”;也有人认为,伯夷是一个对国家、人民不负责任的人,韩愈“颂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三日而不(雨雪停止)袖出臂(举起)
B.公狐白之裘(同“披”,穿)则又焉(请求)
C.婴古之贤君(听说)宴之乐(畅饮)
D.而知人之劳(安逸,轻松)水尤清(寒冷)
小题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三日天不寒窥镜自视
B.令出裘发粟重修岳阳楼
C.饱而知人饥何陋
D.晏子能明所欲真不知马也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小题4:文意理解。(4分)
(1)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