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古文阅读】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⑤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文阅读】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⑤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④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⑤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⑥。”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⑦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局量:器量、度量。③啖:吃。④饔(yōnɡ)人:厨人。⑤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⑥廋(sōu):隐藏。⑦彻:通“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3分)
(1)但不而已(   ) (2)一日又其饭(   ) (3)岁满公(   )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门 毕 复 行 正 门 亦 不 问
小题3:下列语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少埃墨投羹中——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其子弟诉公曰——臣之客欲有求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C.半为饔人所廋——不能指一端(《口技》)
D.主者彻屋新——怅恨久(《陈涉世家》)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2)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小题5:文中的王太尉具有       的品性。(1分)
答案

小题1:(3分)(1)吃   (2)名词作动词,弄黑、弄脏   (3)辞别、拜别(每个1分)
小题2:(2分)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每处1分)
小题3:D
小题4:(4分)(1)他不愿意揭发别人的过失(1分)都像这种情况(1分)。(2)因为(兵卒)离去时,(王文正)又看到了他的后背(1分),(这)才省悟过来(1分)。(每句2分)
小题5:(1分)宽厚(局量宽厚)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是吃的意思 (2)是名词作动词,弄黑、弄脏。(3)是告辞、辞别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门毕是状语,表示时间,应该有停顿,复行正门是一个动作,应该和后面的有停顿。
小题3:试题分析: A.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B.两个于都是对、向的意思。C. 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意思。D.主者彻屋新之的“之”是代词。怅恨久之的“之”是音节助词。
小题4:试题分析:(1)其指他,发人是揭发人,过是过失。(2)因是因为,去是离开,方是才,省是省悟。要把省略的主语王文正补充上去。
小题5:试题分析:文章第一句“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即是对王文正品性的概括。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对于一词多义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
核心考点
试题【【古文阅读】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⑤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湖中焉得有此人少不
B.湖中人鸟声俱精妙
C.上下白长烟
D.日更定矣物人非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小题3:本文文笔洗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小题4: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雪三日后夜里“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尽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出夜中雪景的特点。
C.亭上二人见到作者“大喜”,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
D.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的是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涔①,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中,且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掺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 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  
(宋濂《宋文宪公文集》)
【注释】①汕、涔:捕鱼的方法。②喁:鱼__向上露出水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且水焉      (2)腹将不乎?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 2分)
未几掺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
小题3:找出上面这段文字中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写此文的意图。(3分)
小题4:你认为这则寓言还可以表达怎样的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小题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必背之书。书中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    之间的辩证关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则强调了学习时    的重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吕蒙传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注释】①汝南富陂:今属安徽阜阳。②山越:少数民族政权。③窃:偷偷地。④恚:生气、愤怒。⑤脱误:假如、侥幸。
小题1: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窃/随当击贼B.窃随/当击贼C.窃随当/击贼D.窃随当击/贼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顾(         )     (2)归(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才免遭母亲的惩罚。(3分)
答: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少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