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4.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
2.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文中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它与课文《夏感》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亭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钟”字人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中的“随”和“人”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
1.这首诗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
2.画线句子设喻巧妙,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最后一联描写“马鸣”的目的是什么?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