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 小题1:4月23日,是《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         和《哈姆雷特》作者(英国)     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天为“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题1:4月23日,是《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         和《哈姆雷特》作
者(英国)     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2分)
小题2:“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的作者是(    )。(2分)
A.拜伦B.雪莱C.泰戈尔D.普希金
小题3:古代男子年二十行“_______”礼,女子年十五行“_______”礼,以示成年,这时男子才能取“_______”。(3分)
小题4: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3分)
小题5: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小说的人物姓名。(4分)
            醉打蒋门神               大战流沙河
           单刀赴会                  焚烧诗稿
小题6:“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待_____,“悌”指善待_____。(2分)
小题7:“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2分)
答案

小题1: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小题1:雪莱
小题1:冠 笄 字
小题1:盘古 女娲 精卫
小题1:武松 猪八戒 关羽 林黛玉
小题1:父母 兄长
小题1:141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小题1:4月23日,是《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         和《哈姆雷特》作者(英国)     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天为“世】;主要考察你对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 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 小说生动的再现了 19 世纪 80 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的他在小人国、大人国 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 辰纲是“义” ,宋江私放晁盖是“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2分)
小题1:《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           ,作者       ,台湾作家。
小题2:《丑小鸭》是一篇        (体裁),作者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完成小题。(4分)
小题1:鲁迅《朝花夕拾》中,刻画了很多人和物的形象:有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人名);也有让作者厌恶和仇恨的动物       (动物名)。(2分)
小题2:阅读下面的寓言,回答问题。(2分))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上面这则寓言选自《            》,它的寓意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4分)
小题1: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有两篇文章,一篇是               ,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到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国。因此选择了            的道路。
小题2:《安徒生童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婆婆请巫婆帮助,得到一个善良、漂亮的拇指姑娘,老婆婆为她起这个名字是因为                              。后来拇指姑娘被癞蛤蟆偷走,经历了许多磨难,最后成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老师》一文所写的七件事情,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安排。七件事情中既有直接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爱护,又有写“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思念,表现了师生之间浓厚的感情。
B.《三颗枸杞豆》这篇散文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示人们要珍惜时光,认准目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地追求,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悔恨终生。
C.《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贾平凹的《月迹》一文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展开,孩童的形象鲜明而突出,文章中的奶奶这一人物也不可或缺,她仿佛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们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