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贞观之治 > 阅读下列材料: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这是唐朝哪一个时期统治的写照?请用一个成语描绘一下当时的景象,以及出现这一景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时期的统治与后来的“开元盛世”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请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统治。安居乐业。原因:唐大宗开明的治国思想,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重视人才;注意纳谏。
(2)有必然的联系。“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作了铺垫,进行了物质上的准备;唐太宗也为唐玄宗做出了表率。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主要考察你对贞观之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材料二:唐太宗常对臣子们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种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有哪些突出的治国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认为,对少数民族不能妄加猜忌,而要多想想能否给他们带来恩泽。“益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在唐代,许多少数民族人士在朝廷做官,有的还担任宰相、大将军、节度使等重要官职。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左右。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
讨论一下:怎样看待唐太宗的做法?唐朝时采取的民族政策及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     ]
A.巩固统治
B.重用文臣
C.休兵息战
D.防止割据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是唐太宗曾说过的三句话: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不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隋朝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