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着重进行后续实验,请你参与其中.(1)他们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着重进行后续实验,请你参与其中.
(1)他们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请你用原子的观点帮他们解释“守恒”的原因: _________
(2)充分反应后,他们把烧杯中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把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滤渣质量比加入的铁粉质量大,原因是:反应溶解的铁的质量 _________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该实验除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外,还能得出金属铁的活动性比铜的活动性 _________ (“弱”或“强”).
(3)若想继续探究铁粉是否完全反应,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
答案
(1)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2)小于;强;
(3)
核心考点
试题【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着重进行后续实验,请你参与其中.(1)他们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主要考察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小明在试管里放入少量的白色碳酸氢铵(NH4HCO3)固体,用试管夹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他闻到了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试管品有水滴生成,他又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会儿后,白色固体完全消失。小明认为这一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呢?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已知m1g 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2g 氧化镁(不考虑其它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m1______m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m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用白磷( 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 ℃)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1)下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①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图是测定蜡烛燃烧时质量变化装置,天平是物理天平,左托盘上蜡烛的上方罩着吸收器。如果实验时,蜡烛正常燃烧,生成的气体顺利通过吸收器,吸收器的药品只在3分钟内起吸收作用,试回答:
(1)本实验中,蜡烛燃烧时,反应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
(2)3分钟内,天平是否平衡?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钟后,会出现什么结果?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蜡烛燃烧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