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5分)碳、氢、氧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5分)碳、氢、氧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名称:A       ;B     
(2)若已知物质A和B在光合作用下可以生成C和氧气,则它们直接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名称是        。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生成物不同,根据这一事实可知,与化学反应生成物有关的两条因素是      
(3)写出C物质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A和B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水  二氧化碳 (2)碳酸  反应物的种类;反应发生时的条件
(3)C6H12O6 + 6O2 6CO2 + 6H2O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叙述和示意图可知,A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且“A、B、C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可猜A是水,B是二氧化碳。结合水(A)和二氧化碳(B)在光合作用下可以生成葡萄糖(C)和氧气来验证,故可知猜想正确。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生成物不同,说明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物质可能不同;反应物的种类不同,生成的物质可能不同。
(3)葡萄糖在人体内能被氧气缓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猜测,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核心考点
试题【(5分)碳、氢、氧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主要考察你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7分)在活动探究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由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三种物质中取出的两种物质等质量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没有标签的未知酸溶液,请各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成分确定。甲小组同学查阅课本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若他们测知,A为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不可少的物质,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名称:B       ,未知酸溶液      
(2)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乙小组的同学取10g白色粉末也按照甲组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为8.5g。你认为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盐酸和石灰水鉴别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O2
C.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水
D.用水鉴别NaOH和CaCO3固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再过滤
C
CO(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D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再过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下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产物中的部分物质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是一种常见的气体,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H的化学式:A:__________;F:_________;H:___________。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E +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B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CaO固体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