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H2S + SO2 =" 3S" + 2H2O   -2  +4
(2)H2S与SO2反应后生成固态的硫和液态的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所发塑料瓶变瘪了。
(3)SO2  向瓶内倒入NaOH溶液,振荡。
本小题每空1分。
解析
:(1)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每2个H2S分子可与1个SO2分子反应,生成三个硫原子和两个水分子,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2H2S+SO2=3S+2H2O.
硫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可以求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以求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H2S与SO2反应后生成固态的硫和液态的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所以塑料瓶变瘪了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故剩余的气体的二氧化硫气体,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2H2S+SO2=3S+2H2O;-2;+4
(2)H2S与SO2反应后生成固态的硫和液态的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所以塑料瓶变瘪了
(3)二氧化硫;向瓶内倒入NaOH溶液,振荡.
核心考点
试题【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_________(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点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
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碱性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酸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实验室有—瓶久置于空气中已经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乐乐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探究其成分。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内容。
【查阅资料】
(1) Na2O2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相关反应:2 Na2O2+2H2O = 4NaOH+O2
2 Na2O2+2CO2 = 2Na2CO3+ O2
(2)BaNO3溶液、NaNO3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猜想】 猜想Ⅰ:Na2O2、NaOH、Na2CO3
猜想Ⅱ:NaOH、Na2CO3           
猜想Ⅲ:Na2CO3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的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制直至完全溶解。
__________
猜想Ⅰ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___________
证明有Na2CO3存在。化学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证明          存在。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Ⅱ是成立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确定该固体物质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请你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1) Ba(OH)2是一种强碱,具有NaOH相似的化学性质。
(2)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提出猜想】猜想I :该固体是NaOH
猜想Ⅱ:该固体是Ba(OH)2
猜想Ⅲ:该固体是Ba(OH)2、NaOH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步骤②得出的实验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
(3)如果在上述实验中用稀硫酸代替硫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均相同,你可以判断出猜想       是成立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小李和小高同学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现象,他们先向盛装l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1)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他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猜   想】猜想一:全部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他们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们把下表补充完整:(温馨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②向所得溶液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小李认为在上述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二成立,你认为               (填“可行”或“不可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右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