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10分)某校科技节活动中进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请结合分子的观点解释: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某校科技节活动中进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请结合分子的观点解释:                                        。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向冰水中通入氧气,白磷在水下不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红;浓氨水呈碱性,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浸有酚酞试液的棉团接触,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2) Ca (OH)2+ CO2= CaCO3↓+H2O
(3)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各1分)
(4)H2O+CO2==H2CO3
解析
(1)浓氨水具挥发性,也是氨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碱液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
(2)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反应,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熟鸡蛋“吞”入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2+ CO2= CaCO3↓+H2O;
(3)可燃物着火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物质具可燃性;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着火点.③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是因为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某校科技节活动中进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请结合分子的观点解释:      】;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9分)燃烧法是一种常用于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实验方法。请完成以下问题:
【定性实验】
(1)甲烷的化学式是                
(2)请写出通过甲烷燃烧确定其组成元素的实验方法:                               
【定量实验】
某有机食品保鲜袋除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外,可能含有氧元素。为确定该保鲜袋是否含有氧元素,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
①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并检验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4 g该保鲜袋样品,剪碎后放在硬质玻璃试管中。
③用天平称得装置A的质量为82.0 g;装置B的质量为85.0 g
④持续通入纯O2,点燃酒精灯,直至保鲜袋样品完全燃烧
⑤实验结束,待冷却后,再次用天平称得装置A的质量为83.8g, 装置B的质量为89.4g
请回答
(1)查得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易吸水,吸水后呈蓝色。根据实验后装置A中固体变蓝的现象说明该保鲜袋含有       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B在反应后增加的质量等于1.4 g样品完全燃烧后生成的_____  (填化学式)的质量。
(3)通过计算可得,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氢元素的质量为       
(4)结论:该保鲜袋样品         (填“含有”或“不含有”)氧元素。
(5)若无装置C,则实验测得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收集气体并观察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蒸发,使盐酸浓度增大B.通过燃烧,区分羊毛纤维和棉花纤维
C.通过蒸馏,将硬水变成软水D.通过升温,将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图所示。

(1)请写出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你的猜想是 
(3)某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的,请帮他说明理由                     
(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5)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6)若滤液含有Na+、OH和CO32的混合溶液,某同学加适量的CaCl2除去CO32制得NaOH溶液。该方法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欲在室温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          →b→c→f→e→d(填写字母)。
⑵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     ,作用是 
⑶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
① 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mL);
② 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设其质量为mg),并将其投入试管B 中;
③ 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
④ 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
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2分)
⑷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⑸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⑹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图装置来测定一定质量的镁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如下: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试管B中加入镁条;
③ 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
④ 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 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
Ⅰ、甲同学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D管注水,C、D两管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冷至室温外,还应     
Ⅱ、甲同学认为镁带在实验前应打磨,目的是      
Ⅲ、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Ⅳ、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在步骤⑤读数时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乙     ,丙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