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实践证明,建设和谐文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实践证明,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双百方针” 。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
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12分)
答案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制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及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各项政策。(2分)
(2)国家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基本的文化权益,“申遗”和公布本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现了这一点。(3分)
(3)我国坚持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提供了环境和物质保障。我国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有文化管理自治权。(3分)
(4)我国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有文化管理自治权。(2分)
(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使其更加丰富多彩。(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实践证明,建设和谐文化】;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分)有人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材料一,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当基尼系数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5左右,无疑已超过了国际惯例的警戒线。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单位:%)
年   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30.8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3.63
注: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材料三,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十二五规划强调的“四个更加注重”。
(1)针对材料二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民富”必须“国强”。但也有人认为,“国强”不一定“民富”。对此,结合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
(2)结合材料二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谈谈国家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民富”。(4分)
(3)“国富”到“民富”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正义。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6分)
(4)“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靠财政,据此回答我国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有何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某市政府承诺要为农民办八件实事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已投入4500万元,完成改造38座,正在建设37座。让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市政府还积极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材料二:“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除此职能外,政府还有哪些主要职能?(8分)
(2)该市政府为什么要履行上述职能?(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②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进行系列税收制度改革,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材料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形成过程: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二,用“收入影响消费”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系列惠民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2分)
(3)材料三中,“十二五”规划纲要形成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有哪些?(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这一价值取向的总要求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