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运用毛泽东关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关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促进当前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8分)
答案
建国初期,为平衡工业发展布局,内地工业应与沿海工业共同发展;(3分)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5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本题注意限制语是毛泽东关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关系的观点结合这一观点可从内地工业应与沿海工业共同发展,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角度思考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8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2008年1 1月20日欧洲议会批准的“蓝卡”(一种工作和居留许可证)计划,欧盟27个成员国都有权根据本国情况决定“蓝卡”的发放数量及“蓝卡”持有者工作的领域,但必须遵循欧盟的统一标准。欧盟“蓝卡”计划试图在限削非法移民、控制普通移民的同时,吸引非欧盟高技术人才到欧盟就业,为欧盟经济社会发展做长远打算。
结合欧盟的“蓝卡”计划,说明欧盟为什么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组织。(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著名大学根据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以前本科毕业设计“一人一题,一个导师”的个体培养模式,实行团队合作培养模式。按照这一新的培养模式,不同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样机制作等工作,集体完成一篇项目总结报告并进行论文答辩。
结合材料和科技伦理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预计将达到97910亿(包括9000亿的赤字),支出接近10万亿,此数字比2010年预算支出多了13000多亿。相比2010年,2011年财政支出增速大于财政收入增速。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2011年支出方面,增支政策较多,目前已经明确需要大幅增加的支出有五类,分别是教育投入、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医疗机构、社保投入、保障房建设和水利建设。
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949年到2009年,历史的车轮跨越了一个甲子。回眸凝望,60年上海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
表一:上海GDP变化(单位:亿元)
 
1949年
1959年
1992年
2006年
2008年
GDP
20.28
128.49
1114.32
10366.37
13698.15
注:上海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例:1949为7.2 :47.1 :45.7,2008年为0.8 :45.5 :53.7。
表二: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单位:元)
 
1978年
1985年
1999年
2008年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406
1075
10932
26675
表三: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生存消费
发展和享受消费
其他
1980年
56.1%
22.2%
21.7%
2008年
36.6%
42.2%
21.2%
(1)表一、表二、表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对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加以分析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10年,南方的持续旱灾、继甘肃玉树地震后又发生了舟曲特大型泥石流------然而,中国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今天,当人们回眸去年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2分)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