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12月,中国迎来了加入世贸组织(WTO)10周年。10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封闭的国家不可能有发展,只有真正打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2月,中国迎来了加入世贸组织(WTO)10周年。10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封闭的国家不可能有发展,只有真正打开国门,将自己自觉纳入国际游戏规则圈,才能真正带来发展和安全。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入世 10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国人真正得到实惠,世界也在分享成果。入世10年,中国为世界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实行关税免除,对95%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
依据10年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践经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加入WTO的必要性。(12分)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个封闭的国家是不可能有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大了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了共同的发展。(4分)②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加入世贸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造和利用我们发展的国际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③矛盾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全面观点看问题。入世10年,国人真正得到实惠,世界也在分享成果。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
(其他答案,只要在辩证法范围,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国加入WTO的必要性。由于本题限定的知识点范围较广,故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去分析材料,从对材料的理解中来初步确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再回头选定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12月,中国迎来了加入世贸组织(WTO)10周年。10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封闭的国家不可能有发展,只有真正打开】;主要考察你对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现在大家都知道洗衣机脱水缸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但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师们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后加硬转轴,都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最终他们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难题。
材料中工程师们弃硬就软,成功解决难题所体现的创新思维方式属于(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目标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 D.逆向思维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2012年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关于“2012中国”的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
A.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谋求更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
B.既见证了中国人成功的喜悦,也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的篇章
C.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或严重违纪的党员只是极少数
D.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经无数困难

某校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各班张贴标语,“让墙壁说话”。某班的标语是“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此标语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有:(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分)材料一 《焦点访谈》盘点2012年度热词:“中国梦”,“钓鱼岛是中国的”,“航母style”,“骑马舞”,“选举”等榜上有名。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一个年度事件,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结合材料一,“年度热词”的出现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哪些道理?(4分)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利,导致不法分子泄露用户信息,给人民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此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更好的发挥网路的积极作用网络立法提上日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你对网络立法的认识。(6分)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谈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8分)
材料二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