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
题目
题型: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过去单一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②政府加大投资,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③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
(2)①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②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核心考点
试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蚊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回答1~2题
1、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题型: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
——《半月谈》2005年第1期
回答:
(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经济常识,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提出措施及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履行该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
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据统计,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到2005年降到了0.43倍;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06年提高到了21.36%。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基本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题型:山东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