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某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该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12分)
答案
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4分)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分析该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所以考生首先要注意省教育厅的做法是什么,这样才能进行分析,考生可以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几个角度进行作答。
点评:本题考生注意把握以下知识点: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发展是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难度适中。
核心考点
试题【某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主要考察你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下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湖北文理学院“90后”青年程威因母亲身患癌症,勇敢地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在母亲病情加深之际,更是毅然决然休学,全程陪伺母亲。他的事迹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被湖北省团委授予“全省优秀团员”称号。 据此回答题
小题1:程威“休学伺母”的美德
A.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B.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C.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资源
D.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题2:“90后”的一代,不断为大家所关注,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批评者谓其“自私”“无礼”,但随着一批“90后”感人事迹的相继出现,让社会对其刮目相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要自觉学习并积极践行先进文化
C.充分吸收各种文化,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小题3:“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古训,“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伦理思想,程威“休学伺母”的行为是充满鲜活时代元素的新版“二十四孝”。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④传统孝道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二 福州从南宋开始就有了漆器,但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业的进一步发展,早年为油漆匠的脱胎漆器创始人沈少安经过反复试验,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其后辈进一步进行改进,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在原有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兰等颜色,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华丽辉煌的效果。随后脱胎漆器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声誉大振。
(2)材料二对我们发展传统文化有什么启示?(7分)
材料三 目前,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已相继***,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解散,从业人员纷纷改行,原有艺人所剩无几,“印锦”、“台花”等脱胎漆器髹饰的技法也已失传,再加上工艺复杂,流程多,市场狭小,假冒伪劣产品冲击,脱胎漆器面临灭绝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存在的问题,请你为如何保护脱胎漆器提出建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家之所以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作为共和国缔造者,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诗词大家。他在复《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写道:“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旧体诗是旧文化,新诗是新文化 ②诗歌创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文化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