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围绕主体,抓住主线 >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污染宣战,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应对大气污染,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8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12分)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4分)
答案

(1)①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空气质量优和良的比例较少,空气受污染比较常见 ②造成城市PM2.5污染,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也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很大关系。(6分)
(2)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8分)
(3)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政府不回避问题的客观性。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大气污染的程度是可变的,政府重视降低污染。③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利用的。政府出台了符合规律的行动计划,造福人民。(12分)
政府有计划有目标循序渐进防治大气污染,正确把握事物的量变质变状态。(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解读信息时,首先明确图表题的解题步骤。首先是读表头,把握主旨;其次是读数据,了解具体内容;读数据时,要坚持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的原则;最后是读小注,作出必要的补充。根据这一步骤,很容易看出本题所反映的两个经济信息。一是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不多,二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PM2.5;
(2)本题虽然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但是只是限定比较明确,而且也比较简单。考生回答时,可以首先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角度分析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可以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再次可以从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角度分析说明。
(3)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考生可以首先明确说明世界是物质的,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其次可以从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大气污染的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最后我们可以从尊重规律的客观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核心考点
试题【(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主要考察你对围绕主体,抓住主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代表新一届政府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从长远看,向污染宣战,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
③坚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
④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榨菜指数”反映的是榨菜销售量与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存在巨大的相关性。如从2007年到2011年,涪陵榨菜在珠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从49%一路跌破30%,与此对应的,是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和农民工的快速流出。珠三角“榨菜指数”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
A.榨菜需求量引发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流向
B.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积极自主创业
C.市场销量下降,生产规模缩小
D.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前,新型城镇化正在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的生活创造空间。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够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到十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转型发展发挥作用的途径有( )
①农民转为市民    从事非农产业    收入增加、消费扩大    结构优化
②人口向城市流动    城市规模扩大  经济总量增加    经济增速加快
③人口向城镇集中    城镇建设投入增多  经济规模扩大    经济发展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    农村土地集中    规模效益提高  农村现代化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世界第一位,但我国使用的大部分网络硬件、软件的生产商基本上都是美国的,特别是中国没有根服务器,使我国网络面临很大的安全威胁。这启示我们要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拒绝使用国外的网络设备
C.以保障经济安全为核心D.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6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8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