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名句名篇默写 >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小题1】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2分)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4分)
答案
【答案】
【小题1】突出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尊重人民的意愿)(顺民的思想)(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2】同:尊重人民的意志(众人的好恶)是判断一个人的优劣的依据之一(2分)
但还应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观察)(2分)。
解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译文:(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孟子认为只有全国人民都说他好,才能考虑任用,可见其民本思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②③说明孔子同样注重百姓对一个人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主要的依据。但孔子同时认为一乡人都认为好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好,一乡人都认为恶的人也不一定是真恶,要考察后才知道。这一观点与孟子的观点基本一致。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主要考察你对名句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从政治上讲,指国家制订的政治法律制度。从伦理上讲,指国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人们日常行为准则。荀子说:“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悖乱提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1】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2分)                                                                                  
【小题2】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小题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孔子:                                                                          
韩非子: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小题1】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答:                                                                        
【小题2】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
(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小题1】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1分)
                                                                              
【小题2】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