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题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之后******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又强调,实...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之后******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又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请以对联的形式阐述“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措施的重要意义。(4分)
上联                              
下联                              
答案
【答案】京津冀携手共进促发展,环渤海烘云托月创新篇。(形式2分,内容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其次还要适当进行拆合。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段内容理解“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措施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对联的知识,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之后******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又强调,实】;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仿照下面句子,另选话题写两句话(4分)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仿照下面画线句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 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4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磨牙吮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对下面句子的修辞判断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狼嗥)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像山那样思考》)
——运用排比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气势,多方面列举狼嚎对多种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突出狼在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对深刻的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致橡树》
——作者采用两组博喻,分别写出了以“橡树”为象征的男子,他阳刚、坚定、顽强、傲然不屈;以“木棉”为象征的女子,她集美丽、柔弱、英气于一体。
C.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获得教养的途径》
——采用形象的比喻,又照应前文“真正的教养……永远都在半道上”,生动地说明为获得教养的阅读能使人不断进入新境界。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手指”比作“排浪”,把“手掌”比作“太阳”,把“曙光”比作“笔杆”,形象地抒发诗人的豪迈情怀,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