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感念祖先李汉荣  ①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5 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感念祖先
李汉荣
  ①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那时我还未上学,也不识字,不懂得辈份的排序,更不理解这里面的宗教的、伦理的奥秘,但隐隐觉得一种神秘,一种对时间的畏惧,一种生命传递的深奥秩序。我常常望着排列整齐的先人们,想象着,倘若他们真的能活过来,从他们的姓名里走出来,忽然站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说些什么?
  ②不等我上学读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地,也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牌。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当时还隐隐觉得痛快:这样至少解放了膝盖,从今再没有祭礼,再不用叩头下跪,再不用吃先人们“吃”剩下的东西。从此,我们不再有先人,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谁的后人。
  ③多年后我才知道,先人失踪的那一刻,我们也失去了仅有的一点仪式化的生活;先人彻底死去的那一刻,寄存在时间中的那点不死的灵性和记忆,从此也彻底死去;先人退出了我们的时间,我们也退出了古今相连的时间。从今,我们活在时间的碎片里,记忆的线索被一把揪断,时间和生活从此变成碎片。先人失踪了,从此我不知道我是谁的后人。
  ④关于我的曾祖父的有关说法已接近于传说了。据说他当过土匪,有一次大雪封山,他与土匪兄弟们失去联系,躲在山洞里险些冻饿而死,一个猎人救了他,为了报恩,他就拜猎人为兄弟,并从此成为勤劳的良民,后来发家致富,娶猎人妹妹为妻,为了纪念与这深山的缘分,他自己为自己另改了名字:缘山。
  ⑤我的这位祖先,他扑朔迷离的身影,他波浪迭起的生平,使线形的时间充满了曲折,使平常的、农业的家谱,有了峰峦般的悬念。
  ⑥我的祖先仅仅就是这位祖先吗?不,那位猎人也是我的祖先,那饥寒中的搭救,不仅搭救了一个土匪的性命,而且搭救了灵魂,也顺便搭救了--遥遥地搭救了我,使我有可能成为他的后人,使我的语言能对他进行隔世的诉说,此刻,我知道,比起我的祖先,有一个人更像我的祖先,他搭救了我的祖先,也把我从虚无中搭救出来,使我成为我祖先的后人。
  ⑦生命作为整体看似顽强,而具体的生命极其脆弱。孕妇的一个猛烈喷嚏,可能断送一个生命;路人的一缕善念、一个援手,可能搭救某个陷于绝境的命运。
  ⑧我常常想象,在世世代代不停传递的血脉到达之前,一路经历了几多凶险、几多不测、几多火情、几多潮汛?这血脉如同火把,穿过黑夜又进入黑夜,然后又穿过黑夜。风吹、雨浇、悬崖、深谷、天灾、人祸,举火把的那些手,稍有闪失,都会使火把熄灭,火种失传,都会使一线血脉中断,一座庙宇倒塌,一个家庭绝灭。而终于,血脉穿过时间的千山万水,到达了此刻,到达了我。细想想,这怎能不是一种奇迹。
  ⑨我当感念,怎不感念:激流中的那只船,搭载了我下沉的祖先;黑夜里的那盏灯,抚慰了我迷路的祖先;那只可敬的大白狗,惊醒了熟睡的家族,斥退了行凶的恶人,营救了我那安分守己的祖先;还有,那只灰母鸡,以它温顺的死,它宿命般的牺性,营养了虚弱的孕妇,那清香的鸡汤,那清香的渐渐红润的黎明。我们总是不得不在世界的柔弱部位,索取别的生命的温热,以减少我们自身的寒冷。此刻,我不能不说,我的生命与几百年前的那只灰母鸡有关,在那个早晨或夜晚,当雄鸡开始第二次啼鸣的时候,那只灰母鸡,它温存地(多么值得同情和感恩)帮助了我的祖先……
  ⑩是的,我常感念,怎么不感念?情到真时,思到深处,我发现--时间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人,都是我的祖先;这涵纳我的天地,这环绕我的万物,都是我的祖先…… (选自《散文》2005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题目为“感念祖先”,在这篇文章中,“祖先”不只是我的曾祖父,还有那个猎人。
B.“祖先”的范围已延伸到整个人世和广袤的宇宙万物,让我们内心笼罩着对“祖先”的感恩、怀想、谦卑和祈祷。
C.文中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牌,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封建遗物”的毁灭的一种狂喜之情。
D.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他们代表了中华的历史,古老的礼仪,丰富的艺术等一切传统文化。失去他们,我们就一定会失去必有的仪式化的生活。
E.本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使天地万物具有了生命,诚挚地表达了对它们的尊敬和感怀,同时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充分表达了对万物普遍的感念。
(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请问“失踪”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⑤段,作者叙述了自己曾祖父的生平。联系全文看,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开头回忆了儿时“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的情景,联系全文来看,你认为作者对这种仪式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在当下社会里应该怎样来感念祖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E
(2)①祖先牌位被砸,祭祖仪式终止。②祖先被我们遗忘。(从这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3)内容上:①以曾祖父为例,说明祖先已经渐渐被我们遗忘。 ②以追忆曾祖父的生平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感念。
   结构上:引起下文,表达对搭救过我祖先的 陌生人的感念。(意对即可)
(4)①情感:怀念;
   ②态度:作者认为这种仪式是一种以祖先很好的纪念方式,很有意义,表示赞同。
   ③略。(考生能联系当下社会生活谈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感念祖先李汉荣  ①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寓言课上的预言
李克南
  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
  于是,那小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的题目《寓言课上的预言》十分新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寓言”是故事的载体,“预言”是故事的焦点,题目引人入胜,读完小说,回味无穷。
B.“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C.小说的构思有些脱离现实生活实际,20年后董玉素和吴宝河的变化与20年前的反差太大,而且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D.小说结尾“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表明姜琳老师又在犯一个新的错误,难道吴宝河的犯罪一定与家庭有关吗?
E.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董玉素和吴宝河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叙述,引发人们进一步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姜老师的“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等国家***,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链接:泰山皮影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6月8日--6月18日,中华世纪坛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泰山皮影传人范正安受邀表演了《石敢当铲除恶狼精》。泰山皮影的独特之处是演出只有一人完成,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演唱,双手指挥皮影。其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也有着鲜明的山东色彩。
1.下列对“皮影”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影”是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B.“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
C.“皮影”是用灯影达到艺术效果,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平面偶人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
D.“皮影”是民间艺人用皮制品手工、刀雕彩绘制作成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借助白色幕布和灯光进行戏剧表演的艺术。
2.下列对“皮影”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影”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B.“皮影”为了适应其幕影表现形式,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C.“皮影”的人物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淳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雕功流畅,着色艳丽,通体透剔,四肢灵活。
D.“皮影”不只可用于演出,还可用于耍玩娱乐,甚至还可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B.泰山皮影的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具有鲜明的山东色彩,更为独特的是它是由一人独立完成的,手脚口并用。
C.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泰山皮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
D.中国皮影戏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开近代电影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发展的先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永远的母亲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退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
  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
  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
  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
  “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
  “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
  “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
  “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
  “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
  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得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了,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
1.找出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
(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文章第四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新是指继承往圣和诸子基础上,度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不管哪种学术文化、哲学理论思维,若封闭自我,自我设限,便是一条自***之路。当今世界,宇宙性、世界性已成为日常话语的主题词,它与现代第一代新儒家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为生民立命”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第二代新儒家“花果飘零”于异地的文化心理,已大异其趣,以往以地域性冲突和危机为化解对象的理论思维,已被全球性的冲突和危机的化解所代替。所以,当今儒学怎么办,是学者们应该深思熟虑的重要课题。
  在两千多年演进过程中,儒学尽管有时式微,但总体来说却生生不息。孔子是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奔走各国,在整理编纂“六书”中,吸取其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奠定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内容、性质、特征和框架,而成为“显学”。从诸侯国分封割据到一统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社会实现了大转型、大变革,儒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大转型的需要,如何能长治久安,是当时法、道、儒各家所思议的热门话题;汉武帝为使刘汉政权“传之亡(无)穷”,而举贤良文学之士,以对策的形式“垂问乎天人之应”,经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殚精致思,吸收先秦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入儒,建构了“天人感应”的新儒学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回应了汉武帝“天人之应”的垂问,为当时社会治理中所存在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政令刑罚、礼乐教化、学术思想等的不一统的冲突,与由此而产生的危机,提出了化解之道,儒学获得了新生命。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面对佛教的强势文化,他们出入佛道,“尽究其说”,既挽救了“两汉而下,儒家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的颓势,又融突和合儒释道三教,把唐代三教“兼容并蓄”的文化整合方法落实到“天理”上;援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终极关切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六朝的儒学,涣然而大明于世。
  儒学之所以开创,董仲舒和宋明理学之所以发展了儒学和赋予新生命,归根到底就在“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效能上,充分体贴和把捉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话题,建构新哲学理论思维体系,而自己讲,讲自己;当今之世,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境下,在新危机、新冲突面前,儒学应如何“与时偕行”,建构体现当下时代精神的真正的儒学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是当代学者的历史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责任。(节选自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有删改)
1.下列对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创新不是照抄照搬前代思想家的学说,也不是机械地延续,而是继承前代思想家学说的基础上地发展自己的学说。
B.第一代新儒家抗日为民,有爱国主义精神,第二代新儒家“花果飘零”于异地,有崇洋媚外的倾向。
C.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地区性的矛盾冲突,并化解之,而现在人们关注的是世界性的危机,关心的是世界和平。
D.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虽然有时走过衰弱的道路,但总体上欣欣向荣,健康发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在整理编纂“六书”中,吸取其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学,奠定了理论思维的基本内容、性质、特征和框架。
B.董仲舒吸收先秦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入儒,建构了“天人感应”的新儒学,化解了思想矛盾和社会危机。
C.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出入佛道,融突和合儒释道三教,把唐代三教“兼容并蓄”的文化整合方法落实到“天理”上。
D.儒学从开创到发展,其生命力就在“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效能上,自己讲,讲自己,涣然大明于世。
3.根据文意,不属于儒学创新要素的一项是(     )
A.从社会实际的发展需要,把往圣的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改造社会、推动历史进步的理论。
B.取百家之长来丰富、发展自己,树立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话题,形成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
C.儒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汇聚,是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结晶,亦是哲学家、思想家主体精神的度越和流行。
D.哲学理论的建构,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宋元明清学者的“存天理”说,为儒学发展提供立论依据。

题型:011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北京时间2007年7月7日6点30分,从加拿大魁北克城传来喜讯,经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福建上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列入“世遗”名录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大地上楼群。福建土楼是今年中国唯一的一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土楼建筑的起源
  在福建西部或南部的崇山峻岭里,隐藏着各式各样的供人居住的土楼,据估计,永定县有2万多座,南靖、华安等县有1.5万多座。土楼的出现,缘为千百年前,在蛮荒、动乱的年代,福建先民历尽千辛万苦,南迁落脚福建境内,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他们用当地的生土、砂石、竹木,将房子夯筑成一个浑然一体、精巧奇特的庞大建筑,兼具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种种功能,是他们生存居住的理想“乐园”,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备受世界瞩目。永定土楼
  据了解,“世遗”上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岁“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刚到“而立之年”。以下是永定10个最具有代表性、最独特的土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之王——承启楼、最大方楼——遗经楼、仙山楼阁——裕隆楼、布达拉宫式——奎聚楼、富丽堂皇——福裕楼、袖珍土楼——如升楼、古朴方楼——光裕楼、防震巨堡——环极楼、秀丽商庄——振福楼、书香门第——衍香楼。其中振成楼、承启楼、遗经楼是永定土楼的代表。漳州土楼漳州土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广阔、类型众多、数量惊人、内涵丰富,在福建上楼中的价值地位已获得一致共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华安大地土楼群,南靖田螺坑上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及怀远楼即是漳州土楼的典型代表。华安大地上楼群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其中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福建上楼中综合价值最高的单体建筑,也是最早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上楼;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由5座上楼组成,如飞碟从天而降,是福建土楼中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土楼群;河坑土楼群的13座上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河道间,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绝景;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是建造地质最奇特的土楼,怀远楼则是最具备崇礼重教等文化内涵的上楼。中国“福建土楼”申报“世遗”项目优势明显
  对于中国此次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ICOMOS(国际古迹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此前表示了极大的信心。他认为,福建土楼在建筑上属于特殊类型,既非汉族风格,也非当地风格,但又非常符合建筑美学上“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原则,冬暖夏凉,而它的成因则与西晋时的战局有关,“当时著名的历史事件是‘五胡乱华’,中国出现了大动荡,以汉族为主的士大夫纷纷南迁,集中至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地带,利用当地的地形建筑土楼,以后历朝历代遇动乱则南迁,逐渐形成独特的土楼群,同时也形成特殊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这里面有一种民族交融,也有一种文化交融”。上楼申遗的优势还在于地处山区,保留得相对完好一些,周围也没有什么高楼和新建筑。
  出席“世遗”大会的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摘自《福建旅游之窗》,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第一段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福建土楼”申报“世遗”获得通过的时间、地点等新闻核心事件,用语简洁,内容精练。
B.本文主体部分由四个小标题构成,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土楼的源起、土楼的组成和土楼的优势所在。
C.新闻结尾一段提及福建土楼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福建土楼”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杰出价值值得在国内推广。
D.本文花了很大的篇幅分别介绍了“永定土楼”和“漳州土楼”,并详细分析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前者历史悠久,后者规模宏大。
E.本文多次引用国内外专家对土楼的评价,目的是突出“福建土楼”的价值:当之无愧的建筑艺术瑰宝,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
2、“在福建西部或南部的崇山峻岭里”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土楼?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有人据此盛赞“福建土楼”为“独特的东方古城堡”,你同意这种赞誉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