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韩美林①2006年1月10日在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文化,我只是个初中才...
题目
题型:辽宁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韩美林2006年1月10日在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文化,我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所以今天来讲文化,讲这么一个重要的大事,觉得自己还挺勇敢的,有什么就讲什么吧。
  21世纪中国应有一个怎样的形象?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
  中华民族可不是一般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失了,唯独一个中华民族灭不了,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魅力。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
  中华民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我们的一位体操队员李月久,团体比赛的第一个项目单杠,一上场抓杠的时候,就磕掉了四颗牙齿,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整套动作,落地时纹丝不动,9.9分,满嘴鲜血啊。我们国家的教练都跑过来安慰这个孩子,美国的医生过来急救。伤口刚清理一下,第二轮双杠又开始了,一位运动员受伤,五个人少了一个,冠军肯定是没了,领队急得不得了。受了伤的李月久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示意让自己上场。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又上了双杠,动作干净、漂亮,落地又是纹丝不动。底下的观众拼命鼓掌,鼓着鼓着掌声没了,大家都哭了,原来,看到这个孩子的脸都让血给糊住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具体的中华民族!这样一个1.50米的孩子,就这么带着一股冲劲上场。这时候,你看着他不再是1.50米的孩子,他就是个1.80米的铁骨铮铮的汉子,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可是,让我们看看,现在我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们大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查字典,就是这些字典,教孩子的是什么?我来给大家念两段:
  “老虎,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把人和兽类对比起来了啊。
  还有一个字典里这么写:“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药。”就知道吃!
  大家想想,这就是我们的字典,这怎么教育孩子?他们能有文化吗?
  有一个词,我们现在常常提到——全球化。在全球化下,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把孩子们整得都不认识中国漫画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了。
  这次我们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有人给我提意见了,说韩美林不时尚。不时尚就是不“日本动漫”,不“美国动漫”,因为我们天天在看他们的动漫。
  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还得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今天说了很多,也许大家会笑,可我觉得很沉重,我说的这些就是没有文化的现象呀!
  学术界也这样。上了美术学院一年级,就留着长头发,留着小胡子,那个丑就甭提了!难怪有人说我们搞美术的,“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
  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魅力,艺术素养的魅力是相当大的。大家都知道卡拉扬,他双手一举起来,一头银白头发抖动,美啊,都能让人鼻子冒汗。为什么?那真是一位大家,是逼人的气质!
  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我们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思想,就应该对我们世界有点责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本文摘自“搜狐网”有删改)
  【注】①韩美林:国家一级美术师。本文是2006年1月10日在上海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辞。②卡拉扬:奥地利人,20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演讲者在开场白中自爆“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这种入题方式虽然真诚、直白,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演讲的说服力。
B.演讲者并没有引经据典的阐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凭借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结合当今的文化现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C.本篇演讲运用例证法来证明观点,阐发道理。如李月久在开赛即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比完团体赛,以及著名指挥家卡拉扬逼人的气质等。
D.演讲者针对当今的不良文化现象,发出的“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振臂呐喊,可谓振聋发聩。
E.演讲者以国家体操队李月久为例,目的是用生动的事实来激发听众的爱国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演讲要有清晰严谨的思路,请概括出本篇演讲词的基本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演讲者列举了哪些反面例子,各揭示了哪些不良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只“上了三个月初中”的美术大师,他的演讲却能妙趣横生,魅力十足,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他演讲成功的秘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E
(2)开篇就提出“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观点;接着以“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作为过渡,从正面说明正因为“文化”的传承才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且成为“唯独一个”“消失不了”的有自己独特性喜爱那个的民族;最后,结合当今的文化迷惘现象,从反面阐明弘扬、传承民族文化既是需要,更是责任,再次重申“没有文化是不行的”观点。(意思答对即可)
(3)①以字典上对“虎”的解释,反观当今教育,引起教育缺失文化内涵的警醒;②以有人认为福娃设计不时尚,步入日本、美国动漫人物活泼为例,阐述中国民族文化底蕴的流失;③以现在有些美术学院学生的怪异打扮为例,阐述文化不是表面文章的论点。(意思答对即可)
(4)①形象的阐述。没有引经据典的阐释“中华文化”如何博大精深,而是把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以形象的表述呈现出来,让听众在事事面前口服心腹。②典型的事例。用丰富生动的事例,使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举例略)③鲜明的对比。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比,不仅丰富了演讲的内涵,更增强了演讲的说理性。④诙谐幽默的语言。(举例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韩美林①2006年1月10日在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文化,我只是个初中才】;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呜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都江堰蕴涵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进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桎梏的方向冲击。假如说,首创“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那么,堪称新诗革命先行的纪念碑式作品的,则历史性地留给了稍后出现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新思潮的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了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从而走上了“诗体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溶化,在中国现代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为中国的自由体新诗,它是“五四”以来新诗运动对于旧传统的突破,属于创造性的新发展。放在中国诗歌流变史的长河中来看,如商周四言,楚汉***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隋唐律绝,宋词,元明曲令,都是递嬗升降,各自打着时代烙印,那么“五四”以来便是自由诗。
  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这是诗人戴望舒在《论诗零札》中指出的。它如同行云流水,临风作态,随物赋形,虽然变幻莫测,但并非没有理路可寻。讥讽自由诗是“分行写的散文”,无非是僵化了审美偏见而已。
1.下列不属于新诗的主要特征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境界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
B.力图排除僵死的文言词语,将口语入诗。
C.借鉴并溶化了外国诗歌的音律形式。
D.从汉语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文学语言,形成自由体新诗。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胡适是新诗的最早开拓者,而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则奠定了新诗传统的主要基础。
B.新诗不断地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并适当地溶化在自己的风格之中,逐渐趋同于世界文学。
C.“五四”以来的自由体新诗如同楚汉***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等一样,也有自己的时代烙印。
D.新诗打破了旧传统,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有了创造性的新发展,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外来的东西,增加了它世界文学的色彩,当然,它也将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
B.郭沫若和他的代表作《女神》奠定了战斗的现实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从此以后,中国文人始终以笔做刀枪,创作战斗的诗篇。
C.新诗扫除了旧体诗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新生活情调,走向了新的诗歌境界。
D.自由诗也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毕竟与古诗不同,而注重内在情绪的变化,自有一定的理路可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乙]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甲文中“这样的世上”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作者写“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时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引用陶潜《挽歌》一诗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鲁迅对刘和珍等人请愿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鲁迅态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的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茀[即许寿裳(1882-1948年),字季茀,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弟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的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Lifeinthe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每对自己的英文懊恼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必不得已之事。里头有一段说(尽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删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汉语译文——编者注]
  (“人常说,学生时期为最快乐之日,但是我不敢赞同。我相信世上永无快乐之日,而学生时期,亦多纷扰。”譬如吾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自从我进校以来即永未见宁日。我不敢回忆我在校过去的生活。“现吾校已比较安静,我正预备静心求学。但是又风闻新教育总长马君武氏又正在阴图扰乱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从这一篇中就可知道刘女士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感觉。同时也可以看见她对于政治的识见,远在一般丧家狗之文妖与名流之上。本学期创办英文自修室,她就很高兴的来预备努力研究,屡次来问我如何可以进步英文。我所说应买的书如Ox-fordPocket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买来,不打算果真如她所预料,自章士钊马君武再讲整顿学风,“若今日之安宁情况,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大同学能把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
  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的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得可惜,却也死的可爱。我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难后之第三日)(《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节)
1.林语堂先生在回忆与刘和珍女士的交往中,一共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刘和珍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原文照录了刘和珍的一篇英文作业,这样写是不是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记念刘和珍君》两文都是纪念“三一八”烈士的文章,从写法上看,两文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_________既然有了血痕了,_________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_________时光流驶,洗成绯红,_________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乙]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悲哀。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哪一国度里都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膊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说:“谁叫你赤膊?”
  至于现在则是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买卖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料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1.甲文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然而当然纵使也
B.因为所以固然也
C.但是也就即使还
D.因为就即使也
2.“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     )
A.有限的几个生命。
B.有限的几个生命……作“流言”的种子。
C.“流言”的种子。
D.“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烈士。
3.乙文第四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     )
A.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避免失算的浪费
B.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不必虚掷生命
C.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必虚掷生命
D.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避免失算的浪费
4.甲文说:“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第三段引用了许褚赤膊上阵的典故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