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的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茀[即许寿裳(1882-1948年),字季茀,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弟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的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Lifeinthe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每对自己的英文懊恼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必不得已之事。里头有一段说(尽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删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汉语译文——编者注]
  (“人常说,学生时期为最快乐之日,但是我不敢赞同。我相信世上永无快乐之日,而学生时期,亦多纷扰。”譬如吾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自从我进校以来即永未见宁日。我不敢回忆我在校过去的生活。“现吾校已比较安静,我正预备静心求学。但是又风闻新教育总长马君武氏又正在阴图扰乱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从这一篇中就可知道刘女士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感觉。同时也可以看见她对于政治的识见,远在一般丧家狗之文妖与名流之上。本学期创办英文自修室,她就很高兴的来预备努力研究,屡次来问我如何可以进步英文。我所说应买的书如Ox-fordPocket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买来,不打算果真如她所预料,自章士钊马君武再讲整顿学风,“若今日之安宁情况,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大同学能把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
  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的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得可惜,却也死的可爱。我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难后之第三日)(《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节)
1.林语堂先生在回忆与刘和珍女士的交往中,一共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刘和珍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原文照录了刘和珍的一篇英文作业,这样写是不是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记念刘和珍君》两文都是纪念“三一八”烈士的文章,从写法上看,两文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章中回忆了与刘和珍交往的三件事:一是三月十八日早晨刘和珍向“我”请假,表现了刘和珍是一个守纪律、懂礼仪、尊敬师长的爱国青年;二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刘和珍来“我”家还演出的衣服,表现了刘和珍的任劳任怨、克己耐苦、热爱公益事业;三是刘和珍生前的英文作业本,表现了刘和珍热爱学习、追求进步、关心国事。
2.不多余。这篇作业真实地反映了刘和珍当时的思想情感。从中我们可知道刘和珍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感受,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于政治的识见。
3.两人的情感既有相同也有不同。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表露出的情感是“悲愤”,对烈士的悲和对反对派的愤恨。林语堂先生在本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是悲痛与惋惜,对自己的学生逝世的悲痛和国家失去这样年轻有为的女界领袖的惋惜。
4.鲁迅先生的文章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体,以议论、抒情为主;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以记叙为主,中间融入抒情,记叙了刘和珍的若干生活细节,表现刘和珍的高贵品质和对英才早逝的痛惜之情。(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_________既然有了血痕了,_________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_________时光流驶,洗成绯红,_________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乙]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悲哀。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哪一国度里都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膊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说:“谁叫你赤膊?”
  至于现在则是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买卖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料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1.甲文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然而当然纵使也
B.因为所以固然也
C.但是也就即使还
D.因为就即使也
2.“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     )
A.有限的几个生命。
B.有限的几个生命……作“流言”的种子。
C.“流言”的种子。
D.“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烈士。
3.乙文第四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     )
A.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避免失算的浪费
B.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不必虚掷生命
C.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必虚掷生命
D.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避免失算的浪费
4.甲文说:“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第三段引用了许褚赤膊上阵的典故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粱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抄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还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粱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300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的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粱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忠厚的一面。
  粱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你怎样理解“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这几句话,是作者在被迫交出小狗之后的深深自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把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这个心理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作者深切怀念逝去的爱人,真切忏悔对于包弟的残酷,作者这样的坦陈心迹:“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巴金为什么受“熬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义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美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文革”,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节选自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巴金
  小时候我害怕狗。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屡望着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凶。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我渐渐地长大起来。有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怕狗是很可耻的事情。看见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着我狂吠,它张大嘴,它做出要扑过来的样子。但是它并不朝着我前进一步。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它始终保持着我和它中间的距离。这样地过了一阵子。我便转身走了。狗立刻追上来。我回过头来。狗马上站住了。它望着我恶叫,却不敢朝我扑过来。“你的本事不过这一点点。”我这样想着,觉得胆子更大了。我用轻蔑的眼光看它,我跺脚,我对它吐出骂语。它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恶”了。我讨厌这种纠缠不清的叫声。我在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就对准狗打过去。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声,似乎什么地方痛了。它马上掉转身子夹着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块石子落到它的头上。我望着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两声。从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1.以上是巴金先生写的另一篇关于狗的文章。读完之后谈一谈:文中的这条狗和小狗包弟留在作者心中的印象有什么不同?作者对它们的感情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阅读、仔细体味,你能从文中狗和“我”前后态度的变化中读出什么深意来吗?进而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金先生曾经说过,他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告知人们要“爱那值得爱的,憎那应该憎的”。结合这两篇文章,说说你对巴老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巴金晚年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讲真话”。作家李辉曾在巴金百年诞辰前写道:“他在晚年一再强调的‘说真话’,对于他,是道德人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则。巴金以他的亲身体验,以他的整个人格,向人们昭示着:注重道德的冶炼,真诚地做人,多一些良心自责,与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巴金在《探索集·后记》中也说过:“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你认为巴金的这种“自责”精神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