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月是乡村明  月是乡村的风景。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竹枝投影入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天津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月是乡村明
  月是乡村的风景。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竹枝投影入户,如随波交横的藻荇。
  你我临窗望月,思接千载,心驰八荒,许多吟哦明月的诗词曲赋都涌上心头,天籁之音如风,是响在天际还是耳畔难辨分明。悠悠时空,绵绵岁月,因为一轮明月当空,仿佛就是窗外山水的凝固和浓缩。
  夜的深处,田园朦胧,村舍隐约,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灯盏盏……一幅深幽空阔、安逸静穆的水墨画卷。
  月就是戳盖在这幅画卷上的新亮印章。
  多美的夜啊!我陶醉在月营造的境界,就要融入画中了,成为一团色彩,竟忘了自己来的使命。
  月华柔和清凉,沁透我的肌肤,流入我的血脉,逸我满心的芬芳。
  你说: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恬适?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富有灵性?月是美的,但没有寂静的水映衬,清辉就会黯然失色;没有澹远的夜空作为背景,皎洁就难凸现。月和乡村浑然一体。
  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你周身泛动月晕。
  我知道都市的霓虹彩灯中难寻月的面容,都市的喧嚣嘈杂声里难觅这般诗意的夜。我也知道月孤寂清寒不会有辉煌,因为月的光泽源自太阳的照耀。这是常识。
  但你说:世上万物都是自然的造化,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运行的轨道,得其所就和谐,和谐就能焕发自身蕴蓄的美;而错位了,乱序了,本色就会湮灭,就只能显露丑陋。月何必要争辉煌,月的神韵风采就在“静”中涵纳和舒放。选择就是放弃,有所得就有所失,月与人都如此。
  你是离不开这小小的陋室了,这偏远乡村的水和空气把你滋养得明净玉洁,像月一样。
  我觉悟到,我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的心被月光澄清了,就理解你了。人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我把月光收藏,也把对你的祝福挂在心上。今晚,我又一次念起你:窗外的月依旧那样皎好吗?多少年了,你守着那方天地,耕耘播种,已是桃李满天下,常常让我心生羡慕。
  普天之下,月儿无数,可莹清明洁的月就数乡村了。
  月是乡村的魂魄呵。
1.下列句子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看法,请你把它们的意思直接明白地写出来。
(1)我也知道月孤寂清寒不会有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离不开这小小的陋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我陶醉在月营造的境界……竟忘了自己来的使命”一段话,联系后文,回答“我”“来的使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了第二人称“你”,并把“你”和“月”作比,请你回答:
(1)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和“月”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很欣赏这篇文章?如果是,请你联系文中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与以上题目中的提法重复);如果不欣赏,也请你联系文中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要超过8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你”的清贫寂寞生活不引人注目。
  (2)“你”舍不得离开乡村到都市去。
2. 动员“你”离开乡村到都市去。
3.(1)便于作者与读者“沟通”,抒发感情,显得亲切、动情。
  (2)品质纯洁,孤清寒,默默奉献。
4.“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月是乡村明  月是乡村的风景。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竹枝投影入户】;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
  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
  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
  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
  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的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 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 ,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漂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1981年2月3日春节前夕 北京)
1.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 春天”与“ 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天津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象牙色毛衣
裘山山
  他是丈夫和她的老朋友。
  在众多的朋友里,他是最热心帮助他们,并不求回报的一个。    
  他极重感情,然而,他的感情生活却十分不幸。他没有姐妹,母亲也早已故去,这使他的生活在缺少女性的温情和抚爱下,显露出一种十分明显的窘迫。
  在又一次失恋后,他来到她家。她静静地织着毛衣,听他讲着。他忽然苦笑着举起双肘说,你瞧,我毛衣破成这样了,她也不肯替我织。你知道我这个人,感情上总希望别人更多的给予。我孤独得太久了。
  她心中生出无限怜悯。后来他走了,胳膊肘毛衣磨破的地方露出红运动衣的颜色,十分刺眼。
  晚上,她对丈夫说起,丈夫也叹气。于是她说,我给他织一件毛衣吧!
  丈夫沉吟半晌,说,以后吧。
  她便不再提。
  终于有一天,他结婚了。她和丈夫由衷地为他高兴。
  然而,他们又离异了。这一回他彻底绝望了,说:看来我只能过单身生活了。他没有说那女孩子一个不是
  他依旧穿着那件旧毛衣,两只破袖子被拆掉后补织了一段不伦不类的颜色
  这是她留给我的唯一纪念。他苦笑着
  她决意要为他织一件毛衣
  丈夫说:这家伙对色彩挑剔得很,你得先问问
  她就去问他。他呆呆地怔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给我织毛衣
  怎么啦?她尽量把口气放平淡:不相信我的手艺?
  不不不。他笑了,我哪能挑剔你的手艺。我只是……其实也没什么。
  那就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他认认真真地想了很久,说,象牙色。
  她见商店就进去问,但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
  这样一耽搁,三个月过去了。
  后来托人买到了,那是一种似淡黄又似浅灰的颜色,透出几丝温馨。
  她设计了几种样式,去问丈夫,丈夫应着,随便指了个花样。    
  不知怎的,她把已经绕成团的线又塞进了箱子,重新买线给丈夫织了一件,尽管丈夫早已有了好几件。
  这样一耽搁,三个月又过去了。
  到了秋天。她觉得他已经很久没来了。她想织好毛衣后再和丈夫一起去看他。
  起了头,但进展很慢。并且丈夫晚上在家时,她会自然而然将“象牙色”放下,拿起别的毛线活儿。那时她已有了身孕。
  孩子一出生,她和丈夫都忙得不可开交,织到一半的毛衣当然又放下了。光阴似箭,孩子已经蹒跚学步了,不知从哪里扯出一团线来,越拉越长,带出了那件织了一半的象牙色毛衣。
  她顿生歉疚。赶紧拿出来织,又向朋友打听他的近况。朋友说,他早于几个月前申请调到甘肃敦煌去了。
  她惊愕他的不辞而别。
  这家伙,是不是误会了你给他织毛衣?丈夫半开玩笑地说。
  于是她和丈夫很久不再谈到他。
  突然有一天,他死了。在他留下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她和丈夫的信。其中有一段是专门写给她的——我知道你一定早已将毛衣织好,可我不愿来拿,每次见到你,我最怕的就是你告诉我:毛衣织好了,拿去吧!为了这个,我索性不再来,也为了这个,我才不辞而别。自从你对我说,你要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就一直感到一种温情萦绕在心头。我总是想,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人在为我织毛衣。我不愿让这温暖的感觉中断。我最需要的不是毛衣……
  她和丈夫赶去参加他的葬礼,带着那件不再能温暖他的象牙色毛衣。
(1)下列各项对小说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在写象牙色毛衣的同时,还写了他身上穿着的那一件毛衣,这件毛衣每出现一次,他就失恋一次,所以它象征着他感情不顺利的命运。     
B.当她把想给他织一件毛衣的想法告诉丈夫后,从她丈夫的反映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丈夫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表现出来的有点儿自私。     
C.由于她事情太多,加上***生子,结果给他织的毛衣一直没有织好,使他带着遗憾死去了;假如她能及早织好这件毛衣,悲剧就不会发生。     
D.在读者看来,这是一篇充满悲情的小说,但他死去的时候,他的内心并不凄凉,他的心中萦绕着一种温情,这种温情让他感受到了温暖。     
E.这篇小说构思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也没有细致的描写,但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这篇小说能以情动人。    
(2)小说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给他织毛衣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织毛衣”,既关涉人物,也关涉主题,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杨绛眼中的傅雷
  在别人看来,傅雷是严肃且苛刻的一位人物,甚至于傅雷的一些好朋友,也会对傅雷的性格有所挑剔。然而杨绛夫妇却不是如此。他们把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当做他们夜谈的最好场所。在她眼里,傅雷虽然严谨,却是一个很真诚且经常含笑的人。一般人只是看到了傅雷的表面,而杨绛夫妇与傅雷一家的交往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傅雷。
  傅雷不轻易笑,这也许与他一个人经常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有关;然而一等到他笑起来,杨绛就觉得他好像在品尝他自己的笑一样,津津有味。杨绛说,傅雷的笑脸只给朋友看。曾经有一个人当众打趣过傅雷,那就是钱钟书。然而那次傅雷并未发火,反而还不好意思地笑了。
  的确,傅雷是十分严肃的,尤其对他的两个儿子更是如此。傅聪傅敏小时候很顽皮不懂事,杨绛夫妇去了他们家后,他们就喜欢偷听客厅里的谈话。傅雷是极力反对孩子偷听大人谈话的。一次正好被傅雷逮个正着,傅聪和傅敏就惨了。厉声呵斥下,两个儿子显得很无辜。     不可否认,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傅雷年老的时候自己也说:“我对孩子们太严厉了,但是我们还是由父子的关系加深到好朋友的关系,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傅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性情急躁是冲动下的不由自主,沉静下来又会自责,增添自己的苦痛。这是杨绛看到傅雷的真性情的另一面。
  在杨绛眼里,傅雷还是一位非常认真的人。杨绛曾专门写过一篇纪念傅雷的文章,对傅雷的性格为人有生动的描述。有一次杨绛翻译了一篇散文,傅雷称赞说译得好。而杨绛觉得自己的翻译并无过人之处,而且是一个很短的文章,就敷衍了傅雷一下说其实不怎么好。结果傅雷在忍耐了一分钟后却认真地发话了:“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这句话着实让杨绛吃了一惊:“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的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杨绛事后才发现,傅雷是太认真看待一个初试笔翻译的人了,加上他的虚心,因此对别人的估计才会过高。
  在杨绛看来,傅雷的认真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待翻译的态度上。他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也是不停地修改,故他的译作一部胜过一部。他译的《贝多芬传》,十年后的译笔与初译有很多不同。傅雷不仅如此,还经常说他的译笔过于呆滞,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他虚心接受了杨绛夫妇的建议,熟读老舍的小说。
  傅雷在众人的眼里,仿佛就是一只“天外的仙鹤”,在他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让人为之艳羡和景仰。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从而显得孤高,这显然是他的个性使然。他曾在家书中对傅聪说:“身外之名,只是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但傅雷经常在钱钟书和杨绛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坦诚自己并不是别人所谓的“孤傲的云间鹤”。傅雷的自比,让杨绛夫妇乍听之下觉得滑稽,一是“傅”的发音据傅雷的家乡话发为“虎”,并且傅雷在自己家里“严苛”,更有点儿像老虎,杨绎夫妇觉得叫“老虎”更加合适。傅雷自比“小老鼠”,让杨绛夫妇对傅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透过这句重复了很多遍的自喻,他们发现傅雷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真实心情。他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而其实他心里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因为他不善处世,知道自己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摘编自《那些翻译大师们》)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傅雷是一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经常一个人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只有在朋友当众打趣他时,傅雷才会不好意思地笑了。     
B.傅雷逮到两个听大人说话的儿子,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就厉声呵斥,加以管教,意在表明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         
C.傅雷之所以对杨绛这样一个初试翻译的人会估计过高,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而且是虚怀若谷的人。     
D.正因为傅雷对待学问非常认真,为人谦虚,所以当他认为自己的译笔呆滞时,就向杨绛夫妇讨教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     
E.“富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出自《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傅雷引用此句是说自己不愿用不道义的手段获取名气。
(2)在杨绛眼中,傅雷有哪些真性情?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对待翻译工作认真严谨,具体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众人眼里,傅雷仿佛是一只“天外的仙鹤”,他自己却自比为一只“墙洞里的小老鼠”。你怎样看待这些说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写作与国家文化战略
马  季
  目前,中国网民已接近4亿人口,在线阅读人群和宽带拥有量均占世界第一位。2004年博客出现之后,网络写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在网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已突破百万,约5000万读者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值得重视的是,民众对文学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影视及其他艺术门类,其广泛性超越上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这一现象说明,网络写作的影响力已经由文学而进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毫无疑问,调整国家文化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正摆在我们面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文化格局悄悄发生了变化,各具特色的东亚三国崭露头角,日本动漫产业全球领先,韩国电脑游戏迅速崛起,中国以举世无双的网络文学震惊世人。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日本还是韩国,都及时抓住了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尤其是日本,2003年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日本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开展“漫画外交”,不仅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而且还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培养,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都给予极大帮助。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现象。
  当然,网络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的发展尚未进入产业化的高峰时期,也正因此,需要我们对它的未来做一个远景规划。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那么,网络写作到底在哪些方面体现出这一全民文化新姿态的呢?
  互联网在传统的文学艺术与真实的世界之间构建起一个仿真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满足了人们企图通过想象扩展自己现实世界的***,又以其比传统传媒艺术更加可感的特性,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意愿。这无疑是时代特征的最新体现。而网络小说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架空类、玄幻科幻类、都市青春类、官场职场类、游戏竞技类、灵异惊悚类、新军事类和新武侠类等。事实上,网络类型小说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以“转换表达方式”推动文学表现形式创新机制的产生,进而丰富当代中国文学谱系。
  由于网络写作者的身份千差万别,因而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写作与以往的体制外写作,在书写方式和人群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依靠网络写作生存的网络职业写作者队伍已经超过了各地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网络写作的速度和产量是惊人的,写作者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获得不菲的收入,无论怎么讲,这都是时代进步的结果。百万业余写作者不断耕耘、相互切磋,在传播文化和推进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能量。
  网络写作实现了文学的多元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辉煌的中国诗歌逐渐退出了文学的中心舞台,对于一个诗歌大国来讲,这或多或少让人惋惜和感叹。然而,网络诗歌的发展扭转了这一局面。据调查,相对于其他网络写作,网络诗歌的写作人群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最多,网络上每年产生大约20万首诗歌作品,诗歌网站、论坛和博客超过1万家,每年的出版物有近百种。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也出现全新局面,其发展态势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
  网络作品目前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来看,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的收费模式已经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视、舞台剧改编和游戏改编方兴未艾。由于网络文学的版权维护未能有效解决,流失比较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有序发展,具有百亿规模的行业目前每年产值只有1亿5千万,可见其潜能巨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2月1日)
1.下列对“网络写作”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写作的作者队伍极其庞大,身份千差万别,写作因此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    
B.网络写作的速度和产量是惊人的,写作者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都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C.网络写作的影响巨大,已经进入了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文学已经不是其主要阵地。    
D.网络写作实现了文学的多元发展,网络作品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最后的重要环节。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网络的写作者与阅读者数量都非常大,这是发展中国网络产业文化极为有利的条件。    
B.日本的成功经验值得效仿,我国将把网络文学作为重要的出口产业和独立的文化来培养。    
C.网络文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在不少方面都体现了全民文化的新姿态。    
D.曾经辉煌的中国诗歌曾一度逐渐衰落,如今网络诗歌的发展扭转了这一局面。
3.下列依据文章信息进行的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创作形式多样,它将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为丰富当代中国的文学谱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B.网络文学受人推荐的重要原因,是它创造的虚拟世界能消解来自现实世界的压力,并满足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愿望。    
C.如果不能抓住眼下网络文学发展的大好机遇,适时调整文化战略,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势必会受到来自外国文化的冲击与挤压。    
D.网络文学产业化在我国其实早已形成,只因为在版权维护问题上存在诸多漏洞,致使产业发展陷入无序状态,经济效益也不如人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神农尝百草的基因解读
  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虽然史书和民间传说都在证明神农尝百草的真实性,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怀疑。不过,现代基因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神农尝百草。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李辉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神农尝百草的事情可能是中国先民生存的一种真实情况。
  在对中国人的DNA检测分析后,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体内有一种苦味基因,称为TAS2R16,它能辨识出哪些苦味的植物是有毒的。李辉等人利用DNA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推测出中国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受到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而且功能很强。
  从基因来看,所有人都有TAS2R16基因。TAS2R16基因编码的苦味受体专门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该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这类毒素。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不会觉察出这种毒素特有的苦涩味道,而另一部分人则对这种苦味十分敏感。
  人的功能独特且有多种变体的基因一般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受到自然选择后会在基因组中留下痕迹。被选择的基因的弱势类型容易被淘汰,但强势类型会被保留,虽然是少数。被自然选择的强势基因附近的邻居基因,也会连带着只有少数类型被保留下来,称为“搭车效应”。“搭车”的基因越多、功能越强,意味着自然选择的历史越短。
  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中苦味基因TAS2R16的增强功能基因变体有比较长的“搭车”区段,应该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研究人员检测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群的样本,只在中国人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有很强功能的苦味基因,即“搭车效应”很强,而非洲人和欧美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不如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功能强。
  在5000-6000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这一时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靠狩猎和采集已不能满足人口对食物的需求。所以,一方面人们必须从森林中走出,从狩猎和采集转为农耕,这便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大量采集食物,这便是“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根据。而面对各种可能充饥的植物,人们不能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毒,只能靠口尝。当然,尝百草并非只是尝食物,而是既鉴别食物,也识别药物。对于前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可食用,对于后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和有疗效。在尝百草的这个时期,苦味感灵敏和强烈的人会生存下来,而苦味感不灵敏和强烈的人则会被毒死,就像神农吃了断肠草一样。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神农尝百草并非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中国先民许多人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行为。在尝百草中生存下来的群体就会保留功能强大的辨识苦味的灵敏TAS2R16基因,并遗传下去。因此,从基因角度可以解释为何神农尝百草是中国先民一段可信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生存阶段。
1.下面不能作为“现代基因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神农尝百草”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李辉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研究初步证明神农尝百草可能是真实的情况。     
B.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受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C.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形成的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神农尝百草的时期。     
D.中国人的苦味基因是在尝百草中生存下来的中国先民的保留和遗传。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中国人体内苦味基因的功能很强,所以中国人都能够辨识出有毒的苦味植物。     
B.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TAS2R16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C.中国人的苦味基因的“搭车”区段较长,研究认为应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     
D.神农的苦味感不灵敏、强烈,因此吃断肠草被毒死了,尝百草其实和神农没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苦味基因和其他人类基因一样,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非洲人和欧美人的苦味基因经受自然选择的时间早于中国人。    
C.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先民都曾先后经历过尝百草这一阶段。    
D.神农尝百草是具有真实性的,但尝百草不是神农的个体行为。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