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 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 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 ,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 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 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读“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句话。
(1)“这两种利益”是指哪两种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不应认为它们是敌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线的句子变换成主语是“伟大人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请列举“历史承认”的两位以往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是什么?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是指“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 2)因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是人 类的天性。  
2.伟大人物是那些被历史承认的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
3.“略”。
4.马克思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为了 “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劳动,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成为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3题。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街上的汉子也借这个机会撞一撞她们。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不,一回也没有看见!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鸡上埘的时候,比这里更西也是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地推辞。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三姑娘送客到坝上,也跟着出来,看到底攀缠着走了不;然而别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己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吗?
  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
  “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
  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显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
  “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
  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一阵风赶跑了,增长了一番力气娇恼着:
  “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一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一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现在站在坝上,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这时节难为的是妈妈了,皱着眉头不转睛地望,而三姑娘老不抬头!待到点燃了案上的灯,才知道已经走进了 屋,这其间的时刻竟是在梦中过去了。
1.下列三句话是从原文画线处节选出来的,其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由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了一起
②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
③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当“坝下的堂嫂子们”邀请三姑娘一起去看赛龙灯时,三姑娘为什么“总是微笑地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为什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剪纸
于德北
  二姑奶算家乡的一个传奇人物吧?她已经三十几年没有回老家了。我见过她一次,面色白皙,双眉入鬓,一看小时候就是个美人坯子,怎么出落也不会走样。
  和所有农村姑娘不同的是,当年的二姑奶绝不像其他的女孩,手指粗短,肤黑皮糙,毫无关感。她有一双非常纤细的手,二姑奶三岁学剪窗花,我老家那个村每逢过年,都要请二姑奶剪许多的窗花。各家各户自买红纸,一沓沓铺在二姑奶的炕上,不少孩子趴在二姑奶的窗台上,看二姑奶舞执剪刀的手上下翻飞,从她指间飞落的纸屑,像冬天飘落的雪花,给残阳照了,红白相间,十分好看。
  二姑奶有一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叫彪子。人长得十分壮实,可惜十九岁那年往县里送粮,翻车压断了腿,从此成了一个跛子。
  人们都说,两个人毕竟没有定亲,她不会那么糊涂,她有的是理由,也有的是机会,给自己剪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
  但二姑奶没有。她告诉彪子,好好养伤。伤好后,她又拿出自己的积蓄,让彪子拜师傅学木匠,将来找机会出去做工。二姑奶相信,他们一样可以过上让人羡慕的日子。
  二姑奶说:“过日子不一定非靠卖苦力。咱能行。”
  彪子哭了。
  二姑奶和彪子的婚礼办得很热闹。二姑奶没向彪子家要一分钱彩礼,她的举动令周围的姐妹很不解。
  二姑奶和二姑爷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二姑爷在二姑奶的帮助下学会了木匠手艺,吃穿不是问题。东家盖房子,西家嫁闺女,都要找他去,除了管吃管喝,哪次完工后都会得到丰厚的报酬。
  但二姑奶不能生育。婚后三年,他们的怀里还是空空的。后来请大夫来看,说二姑奶得了一种病,失去了生育的能力。面对农村中这天大的打击,二姑爷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在二姑奶悄然垂泪的时候,二姑爷欣然坐在二姑奶身边,轻轻抚摸她的后背,对她说:“没孩子怕啥,我又不喜欢热闹。”
  我们那个村有一个小学校,校长是一个民俗学家,很喜欢二姑奶的剪纸。他约二姑奶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就讲讲怎样剪窗花。二姑奶不好意思地推却了,她一边低头羞涩地笑,一边说:“俺哪会讲课。”
  校长说:“那就给俺们表演。”
  一群孩子跟着起哄。
  二姑爷在一旁拍了手说:“去,咋不去?别人想去还去不成呢!”就这样,二姑奶在我们村的小学校当了一回女先生。
  那天,小学校的校长和二姑奶突发奇想,把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红纸用糨糊粘上,宽宽大大地铺了大半个操场。阳光照下来,把红纸照得透明,鲜艳。
  二姑奶收拾停当,手执剪刀上了场,她打扮得分外精神,人也爽气了十分。有十几个小姑娘帮她抬纸,二姑奶像龙行云,凤鸣天,身子轻快、便捷;抬臂落臂处,人呀、鸟呀、山呀、水呀随着大片大片的纸屑落地,一件件、一层层地显露出来……
  这是一幅普天同庆图。望着这件完成的作品,二姑奶脸上的笑意一如三月的春光。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剪纸作品。
  二姑奶说,这么大一张纸,如果把她心里设计的美丽图形剪出来,怕是一辈子也不够。可是,天忽然下了大雨。大家守在雨里不肯离去,可是没办法,雨水可以使万物萌发,也可以把一切毁灭——二姑奶以至全村人的大窗花在雨水的冲刷下都成了泡影。但是,全村的人们都乐于传颂它的美丽。
  热爱民俗的老校长哭了,他说他为自己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壮举而感动。(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题为“剪纸”,是想通过写二姑奶的家事表现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B.小说写二姑奶的婚事,意在表现人物的真诚、善良。     
C.小说用较多的笔墨写二姑奶的家事,意在表现生活中的不幸往往难以避免。     
D.在对生活充满真诚和热情的人眼中,尽管他们对生活有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但像二姑奶这样的遗憾与不如意也是客观存在的。     
E.文中的“婚事”与“家事”并非闲笔,它们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主旨更鲜明,更具现实意义。
2.结合作品,简析二姑奶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场剪纸的一段,一方面写二姑奶很快完成了一幅普天同庆图,另一方面又写二姑奶说“这么大一张纸”,剪完它“怕是一辈子也不够”。这里,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触及生活中的遗憾与不幸,对这一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主,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帖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要求多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竞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1.文章要讴歌天鹅,开头为何写狮、虎、鹰、鹫?这对于表现天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粗的“一切”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天鹅成为水上之王、太平其和国领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结合天鹅给我们的启示,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与动物相处呢?(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骆驼
梁实秋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眺,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心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做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儿,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1)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地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也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叮叮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地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2)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蒸?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郁,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3)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⑤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地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注: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20世纪70年代移居美国西雅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写台北动物园的骆驼,意在表现骆驼不宜在亚热带生存。  
B.作者借写骆驼,表现了对忍辱负重的人不容于现实的感慨。
C.作者欣赏家乡的骆驼,是因为感受到骆驼的庞大而温顺。  
D.骆驼行将消失,是时代的选择,作者为此感到无能为力。
E.文章写于作者居台时期,作者借写骆驼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回的痛苦之情。
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开篇首句“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过“那两只骆驼”“值得看”之后,为什么要去写猴子、狮子、狗、老虎等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说“像骆驼这样‘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地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对骆驼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骆驼不仅是在这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这就像许多美好的事物,不能走出日趋消亡的境地,令人遗憾。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谈一谈。(2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