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享受安宁陈染清晨,伴着刷刷的雨声醒来。我蜷缩在床上,眼睛却眺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深褐色的秃树干。尽管屋里依然是冬天那一种暖暖的干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享受安宁
陈染
清晨,伴着刷刷的雨声醒来。
我蜷缩在床上,眼睛却眺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深褐色的秃树干。尽管屋里依然是冬天那一种暖暖的干燥的热气,但我可以预感,房间外边已是早春的湿湿润润的气息了。
迅速起床,推开阳台上的窗户。果然,一股湿淋淋的由土地呼出来的雨水的味道沁入干燥的肺腑,我感到所有沉睡一冬的小虫子肯定都会在这个雨雾濛濛的清晨睁开眼睛。
阳台上的龟背竹又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回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浑然一体的宁和气息了,甚至,已经几年没有看见早春时节街道两旁满眼的树木是如何抽叶发芽的了。一直以来,城市的噪声、人群的纷争以及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压力,使我对身边这些安宁的事物几乎视而不见。不知是这第一场春雨,还是什么莫名的奇怪的引力,这会儿我终于重新看见了它们,一时间,竞恍若隔世,惊叹自己何以多时以来浑然不知?
其实,此时天地万物的安静之感,首先缘自内心的安宁。
这几天,我感到一股奇妙的无声的力量在内心里生长,它们先是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进而渐渐成形,然后它们成为一股清晰而强有力的存在——那是一团沉默的声音,它们一点一点侵蚀、覆盖了我身体里边的那些嘈杂,然后一直涌到我的唇边、涌到我的指尖上来。我清晰地听到了它们。于是,我的唇边和指尖都挂满了丰沛的语言。我无须说话,无须表达。但是,如果你的内心同我此刻一样,你就会听到它们。由于它们的存在,当我独自一人对着墙壁倚桌静坐的时候,我的眼前不再是一堵封闭的墙垣,相反,我的视野相当辽阔,仿佛面对的是一片丰饶多彩的广袤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脑子里边的线路与外部世界的信号繁忙地应接不断;而当我置身于众多的人群里,却又如同独处一室,仿佛四周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复存在,来自身体内部的声音密集地布满我的双眼。
这感觉的确相当奇妙,但外人却难以察觉。它似乎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也似乎是复苏了的感觉。以前很多时候,人在外面,在茫茫人群里,嘴和脚是动着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心脏和血液几乎是静止的。而此刻,尽管肢体一动不动,但心脏和血液却都活了起来。
多么好!
桌上的这一页白纸,几天前它就空洞地展开着,张着嘴等待我去填充,如同一个空虚的朋友,饥饿地等待灌输。然而现在,我对它依然不置一词,可这张白纸却分明在我的眼睛里涂满了字,充满了内容;电话机安静地卧着,像一只睡着的小动物。但是,它的线路却时时刻刻在我和我的对话者之间无声地接通着,我无须拿起话筒,交谈依然存在;
泰伊的弥撒曲远远地徐徐地飘来,其实我并没有打开音响,那声音的按钮潜藏在我的脑中,只需一想,那乐声便从我的脚尖升起。我甚至不是用耳朵倾听,而是用全身的皮肤倾听;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我一个人倚坐在沙发里,看着室内橙黄色的灯光与窗外正在变得浓稠的暮色,看着它们小心翼翼地约会在玻璃窗上,挤在那儿交头接耳。再仔细倾听,窗外的晚风似乎也在絮絮低语,间断掉落的树叶啪哒啪哒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感觉。
这种时刻,所有的嘈杂纷争、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全都悄然退去了,宁和、富足甚至安详便会从你的心底盈盈升起。
小题1:“这些安宁的事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我的唇边和指尖都挂满了丰沛的语言。
(2)它的线路却时时刻刻在我和我的对话者之间无声地接通着,我无须拿起话筒,交谈依然存在。
(3)间断掉落的树叶啪哒啪哒如同—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安宁的感觉“似乎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也似乎是复苏了的感觉”?(6分)
小题4:文章描写了“白纸”、“电话机”、“泰伊的弥撒曲”、“灯光”与“暮色”“晚风”“树叶”等事物,请从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小题1:(1)早春的湿湿润润的气息。(1分)(2)小虫子睁开了眼睛。(1分)
(3)龟背竹长出了嫩芽。(1分)(4)树木抽叶发芽。(1分)
小题2:(1)安宁给了我丰富的感受,并使我产生表达的冲动。(2分)
(2)我时时刻刻想着我的对话者,在心里与他们进行着交流。(2分)
(3)窗外的晚风和间断掉落的树叶这样平常的事物在我眼中也富有诗意与美感。(2分)
小题3:(1)人独自静坐时,眼前不再是一堵墙,而是辽阔丰饶的世界;(2分)
(2)即使置身于众多的人群里,也如同独处一室,让心灵有了归宿;(2分)
(3)所有的嘈杂纷争、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全都会悄然退去;(1分)家的安宁便会从心底升起,对生活就重新热情起来。(1分)
小题4:(1)写出人们对安宁的美好回忆;(2分)
(2)安宁带给人的宁和、富足与安详同嘈杂、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形成对比,引发人们产生“享受安宁”的愿望,深化文章主旨。(2分)
(3)表现了安宁带给作者的美好而奇妙的享受,与题目“享受安宁”照应;(2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享受安宁陈染清晨,伴着刷刷的雨声醒来。我蜷缩在床上,眼睛却眺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深褐色的秃树干。尽管屋里依然是冬天那一种暖暖的干燥】;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
凌仕江
我在一座看不见云朵的城市停下来想西藏的云朵。抬起头来,满眼是灰。走了几步,头脑发昏。这座曾经云朵满天的城市不知何时垮塌了,望着它麻木的表情,我总想睡觉,整整一年,我总也睡不好觉。
  懒洋洋的时候,就想起了西藏的云朵。
  西藏的云朵,民间的睡眠,舒服的眼药水。
  曾经枕着一个质感的词汇我睡了十年好觉。
  现在,能睡好觉的地方哪里去找?拿我客居的这座城市来说吧,杜甫的草堂,虽有空旷之趣,但人们何以徜徉诗意,匆匆足音挤破了时间的时间,三国的武侯祠,历史的巷子里总有些年轻人在墙壁上进行指法训练,偶尔还能听见岁月的苍凉之音从没长胡子的唇边掠过,而一直被人们怀念的美丽锦江已成了今天的府南河。
  我一直不喜欢府南河这个名字,因为她的水面昼夜飘着“白色恐怖”,有人干脆管她叫“腐烂河”。这心痛的呼唤和呐喊,府南河——你知道一个即将闭上双眼的老人睁大眼睛的痛苦和思念吗?实际上,现在的府南河比起过去的锦江是庄严了不少。但她碧绿的草地能让热爱想象的我躺在上面好好睡一觉吗?我想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看天上的云朵在水里飘,就像在西藏一样,看见云朵就喊出了声音,因为云的衣裳扯住了水的后腿,流水是没有声音的。
  可为什么我只看见那些时尚宠物,它们在青草地上撒拉的样子实在是比饲养人可爱。
  我的一位在城市里浪荡的兄弟是有过府南河边安睡经历的。那天,他空荡荡的肚子没进一粒仔,更没跑到报社要的热腾腾的新闻,踩着破车在人群中晃了几圈就倒在青草疯长的府南河边闭上了眼睛,醒来是头顶明月。回到贫民窟,房东的女孩儿顺手给他两个月饼,他才知中秋月夜呵。心无月,回过神,突然间,母亲从故乡漫游到城市的声音钻进了他的耳朵,他泪如雨下。仅管如此,我仍认为这个兄弟是幸运的,因为他躺在草地上,月光伴着他入睡,月光吻着他疲惫的心灵,久久不忍离去。这是何等的可遇不可求的月夜情愫呵。
  如果说,月光最懂浪子的心,我则更相信城里的月光可以与人成为好朋友。
  可现在,可现在为什么许多城市的夜空不仅月光难觅,就是白天里的云朵也不肯出来了。
  现在我多想摘一朵西藏的云,放在窗前抵制喧嚷的尘埃。让她像一页窗帘,抚摸黑夜里滋生的丑陋藤条。我在西藏的时间很短,虽然只有十来年,可惜大部分时光都用来想西藏之外的事情了。十年中的西藏,我并没有好好构思那么多的云朵——只有一次在车里听着田震的《怕黑的女人》与那么多的云朵擦肩而过。那是在与邻国隔着印度仅一线之隔的位于喜马拉雅南麓的错那——一个比手指姆还细小的地方。
  现在回忆起来,那时想得偏多的就是我此时踏步的城市。在错那的云朵之间穿行,我想象所有的城市都该是亮晶晶的,包括它每天所诞生的故事。那时,总感觉云朵每时每刻都在眼前飘,她是属于我的。走出西藏,我才发现我是西藏的一朵云,总在回忆中飘零。
  冬季的错那,冷若冰霜。稀少的牦牛像爬山虎那样保持一致的姿态望天,偶尔低头看看光秃秃的错那;但这是一天中少有的事情。牦牛望天已习惯成自然,那是一种活着的姿态,同稀疏的错那人一样。在指姆粗的错那,人要以怎样的方式活着,很多时候是天说了算。
 玻璃般的蓝天,云朵好似神山上盛开的雪莲,当太阳落泪的时候,大块大块的玻璃都被那贞贞洁洁的云朵柔碎了心,一丝一缕地飘飘然落到湖光里。
云朵是西藏人灵魂的知己,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我趟过冰河想去发现一种牛粪精神,可我发现的只有云朵。
  平生最爱西藏的蓝天,可走出那片天之后,我才发现城里的蓝,都是假的。
  只有点缀在西藏最西边的那些云朵真诚得让我梦里放歌——
  如果特堤斯海枯了,还有一朵云,那就是我飞过西藏上空所留下的一滴泪!
  到那时,我一定能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为我纵情歌唱——
好一朵西藏的云朵,好一声唱不够的呀拉索!
小题1:根据文意,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曾经枕着一个质感的词汇我睡了十年好觉”中的“一个质感的词汇”具体指什么
(2)如何理解“走出西藏,我才发现我是西藏的一朵云,总在回忆中飘零”?
(3)“云朵是西藏人灵魂的知已,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中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小题2:文章开篇从一座“满眼是灰”的城市写起,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4分)
小题3:为了写西藏的云朵,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作了非常充实的铺垫,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些用作铺垫的材料。(6分)
小题4:联系课文内容,分析文章题目“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的具体含义。(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河汤汤(节选)
学群
这块地方浓缩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耕耘。
黄河边,一个山包包从黄土地上隆起,隆起在蓝幽幽无边无际的天穹下,隆成星球的一端。
四条腿的骡马或黄牛拖着犁,两条腿的人跟在犁后面,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来来去去,把塬上的土地由南及北纺织一遍。犁过的土地就像一块纺织出来的黄布。人在纺织中将手里的种子下到地里。种子从地里长出来,土地变成绿色。
等到那些庄稼变成黄色,变成土地一样的颜色,人们拿起镰刀开始收割。收割之后又是耕种。上一代人走了,下一代人接着来,一代又一代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就像犁地,一来一去,来来去去纺织着土地。就像季节,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换了一茬又是一茬。
人就像地面上的庄稼。阳光在我们身上闪耀着面包的光辉。那些玉米,那些麦子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麦子身上,在玉米身上,在泥土中扎根生长。
季节,以镰刀的脚步,一步步走近。
黄土是沉淀的太阳,庄稼是长在泥土上的太阳,黄河是流动的太阳。
河水泛着阳光的亮色,那是土地的光辉,是发过酵的阳光,是我们的肤色和面容。
那么柔软,那么母性,这是世界上最柔情的土地,温柔得可以跟水一样流淌。人们用一道道田埂把它们挽住。挽住它们,也就挽住绿色,挽住食物和燃料,生活得以在山坡上停留。
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的努力似乎是横向的。而流水好像是要把这些梯田经过一番梳理牵成纵向,带进黄河的涛声。水荡洗着人类那些蠢笨而生硬的界线。一场雨水之后,那些梯田,那些被人一块一块圈起来的土地,被扫抹成光滑的波浪线——整个梯田仿佛跟着水在柔柔地荡漾,那一道道漫过田埂的黄土带就像披散的长发,叙说着水的流淌。
雨水不断地把泥土带走。剩下来的黄土梁就像一具脊椎骨:两边布满一道道纵深切入的沟壑,残存的泥土就像一块块骨片,将骨片连到一起的是中间那道脊椎。辽阔的高原大地,横陈着一具具这样的脊椎。黄河一次次纵深切入,把它的脉络伸入高原内部。
一马平川的土地,一块块齐整整绿油油的田垄,笔直的大道欢快地一个劲儿向前。突然间一个纵深的断裂,路吓了一跳。来不及缩回的路,就像一只僵在那里的断臂。只有一条人行小道,像是一不小心跌入深谷。一跌下去就像一根掉进波浪的带子,被水卷着扭着,弯来扭去忽上忽下,眼看就要被卷走被扯断,谁知它竟从波峰浪谷中飘上来,一缕烟似的飘了上来。
路一次次断裂。每一次断裂总被人们的脚步跌跌撞撞连到一起。有时,他们干脆来到沟底,沿着水道前行,直到找到一块稍稍平整的地方。在下一次水毁之前,生活照样在残留的地方热闹起来。
千山万壑,放眼目力所及,大地尽是这个样子。时间和流水不断改变着地面形状,旧有的一切不断被流水带进黄河,直到不剩一丝绿色,不剩一点泥土。留下沙子在风中回忆这块土地曾经有过的形态。看看这块大地,人世间的一切都在这里上演,悲喜,伤痛,最后还有我们自己,我们生活过的场景,通通扔给大地。一代又一代人过去了,大地依旧摆在那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谁分得清楚哪一块地方曾经枕过我们祖先的头颅,哪些泥土由一只只抓食玉米的手变成,哪一瓣花朵上开放着某个女子多少年以前的笑脸?风吹起漫天尘土,咸阳城里几十万大
军就这样开过去了。就在那儿,河面上浪花一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单到浪尖上。在那片浪谷里,也许有几代人在行走。在冬天,有几串行走的波浪被冻僵,成了兵马俑。等到他们醒转来,发现周围全是泥土,满河流淌的都是泥土。
有趣的是,女娲造人,用的也是泥土。起先,她一个一个地捏,后来干脆用一根绳蘸上泥浆,四处挥舞,泥点落地即是人。黄河就是她用过的那根绳子。
小题1:根据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8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我们在麦子身上,在玉米身上,在泥土中扎根生长。
(2)在下一次水毁之前,生活照样在残留的地方热闹起来。
小题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画曲线的段落进行简要赏析。(4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黄河是“女娲造人”用过的那根绳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生命的瀑布
——行走在林则徐的流放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
提起林则徐,人们立刻会想到虎门、广东,而少有人想到伊犁。虎门销烟,广东禁烟,震惊中外,写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林则徐一生的辉煌。此时,林则徐的仕途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而伊犁,是林则徐的流放地,是他一生中最苦难最落魄的日子。
林则徐足足走了四个月才到伊犁。途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阜康、乌鲁木齐等地。他孤独地跋涉在西域荒凉寂寥的大地上,忍受着恶劣环境和气候的折磨。身边没有前呼后拥的卫兵,只有两个儿子和七八辆马车同行。路,越走越偏北、越荒凉、越寒冷。玉门关外,赤地千里,荒漠连天,气候干燥寒冷,冬长夏短。林则徐进入新疆境内时,已是塞外冰天雪地的严冬。沿途人烟稀少,到处是荒漠戈壁高山。戈壁滩上无路可走,林则徐的马车只能硬碰硬地在满地乱石上颠簸前行;天山脚下大雪封路,林则徐的马车常常陷进雪坑冰窟。若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林则徐只好夜宿马车上。
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难以想象,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我耳边隐隐听到,从大漠深处传来车轮碾压乱石的隆隆声,和天山峡谷中传来马车失陷的惊叫声。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他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虎门销烟、广东禁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品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流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
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沉、放弃和绝望。但是,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
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正如他亲手所书《观操守》中所言:“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饿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
小题1:第三段中,作者为何要详细描写林则徐到达伊犁的过程?(6分)
小题2:从林则徐被流放到伊犁的经历来看,他的精彩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3:如何理解下列两个语句的含义?(6分)
(1)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
(2)生命的瀑布——行走在林则徐的流放地。
小题4:从全文看,林则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作答。(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⑨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觉得有一种清空风格。
B.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义悠长。
C.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D.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啼鹊、秋蝉、陈蝉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小题2: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小题3: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的理解与个人的感悟。(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走近云梦草原
王守振
①一直以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寥廓只是塞外的独享特权,也一直以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苍凉也只是西域的风情绝唱。然而,在云梦山巅,当这些意象中流传千古的诗页与画卷穿越时空的阻隔,与眼前的一切交汇时,我却不禁惊诧与迷茫了,不是由于她的大气与非凡,而是为了她的似曾相识却又蕴含着的独特和新奇。
②这里是云梦山东侧海拔500多米的一个山顶盆地。秋去春来,年复一年,数千万年的风化雨浸、枯老荣生,使得漫山齐腰的黄稗草,在大自然的呵护与磨练下浸染绵延成覆盖方圆28平方公里、独秀神州的“空中草原”。放眼远眺,弥望处,秋风劲舞,草浪翻涌;远山绰约,云雾迷蒙;蒙古包白影点点,散落成趣;近看芳草萋萋,山花烂漫,群鸟翻飞;侧耳倾听,山风阵阵,秋虫和鸣。草丛中偶有几片嶙峋怪石,突兀伫立,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给这静谧而又辽阔的草原平添了几分野趣。蓦然,阵阵马蹄声从背后生出,由远及近,沓沓作响。回首看去,一群青春男女跨骏马飞奔而来,打一个潇洒的手势,又携咯咯笑声擦身而过。飒爽英姿,骏马秋风,给苍茫的秋阳大漠风光图画注入了鲜活之气、青春之美。
③沿有着“桃园”诗意名字的草坡前行,两旁以《鬼谷子》十四篇命名的十四座草亭,古朴雅致;剑秀峰上,一堵大型汉白玉摩崖石刻巍然矗立,《鬼谷子》兵书全文跃然石上;“孙庞对弈”大型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广袤无垠的山顶草原和着秋草的气息、泥土的馥郁,自然中泛起幽幽的历史沉香。相传,这里曾是纵横家鼻祖、智圣鬼谷子演兵布阵、习练兵法的地方。当年鬼谷先生斩草为马、撒豆为军、点石为兵,揣摩出了诸如八卦阵、握奇阵、蟠龙阵、颠倒八门阵等一个个阵法,神出鬼没,奥妙无穷。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旷世奇才,都在这里从师鬼谷先生,学有所成后,走出云梦,或将或相,或运筹帷幄之中,在动荡而辉煌的年代斗智斗勇,合纵连横,推波助澜,叱咤风云,共同演绎出“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的历史奇闻。
④眺望莽莽草原,细听草木萧萧。端坐反应轩、留连揣摩亭、小憩抵戏斋,抚摸鬼谷子兵书中的捭阖术、反应术、内楗术以及揣篇、摩篇、权篇的亭内雕刻,感受计计相套、环环相扣的兵法奥妙,领略这些智谋在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技巧,特别是对现今人们的为人处世、智谋经商、顶尖创业等的启迪,厚重的兵学文化与当今纷繁的生活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昭示良多。
⑤夕阳西下,满天云锦。站在草原东侧的巨石之上,俯视脚下,悬崖陡峭;凭栏远眺,沃野千里。感触天地之造化,令人陶醉在边塞风光独有的中原文化里,沉湎在浩瀚悠远的历史积淀中,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的演练场,看到了足智多谋、气宇轩昂的鬼谷王禅,看到了孙膑庞涓斗智斗勇、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也看到了在国家危亡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自荐”说敌的毛遂,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义士荆轲。他们或深谋远虑决胜千里,或唇枪舌剑慷慨陈词,或阴险狡诈鼠肚鸡肠。夕人已作古,浩气长留存。妒贤嫉能、奸佞虚伪的人终将在人们的不屑不齿中被风吹雨打去,而忠诚睿智、宽宏厚道的志士,却受到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推崇膜拜,不断在天地间升华,在历史中永恒。
(选自《2006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小题1:怎样理解第一段中“交汇”一词的含义?第四段中“昭示良多”指的是什么?(4分)
小题2:本文从哪几个角度说明了云梦山的独特和新奇?请概要回答。(6分)
小题3:文中第三、五段,作者两次写到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有何用意?(6分)
小题4:文题为“走近云梦草原”,而从文中可知,作者是身在其中的。“走近”一词是否应改为“走进”?为什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