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土与籽  张炜①这一切想来是如此奇特,又令人惊心动魄。它们是这样不同,迥然不同。同一片泥土,同一片苍穹之下,竟然存在着这么多不同的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土与籽  张炜
①这一切想来是如此奇特,又令人惊心动魄。它们是这样不同,迥然不同。同一片泥土,同一片苍穹之下,竟然存在着这么多不同的生命。
②同一片泥土被自然抛下不同的种子,慢慢长成植物:幼小时都是绿色的,叶片也难以区分;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在自然的生长中,有的笔直向上,有的匍匐在地,有的爬行,有的直立,有的扭曲——比如白杨和地衣草,比如杉树和狗尾草。人们常常惊异于同一片土地生长出这么多差异巨大的生物,却忽略了基本的追究——土与籽的关系。
③不同籽必定结出不同的果,外力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微小的一部分,而不可改变的却是它的实质。它可以因为干旱、气候以及种种摧折而死亡,但却不可以长成其他生物。它可以由于种种恶劣的外部条件而瘦弱和矮小,可是却不会变成其他的生命。
④一株青杨在风沙的吹打下枯死,可是它的枝茎仍然直立;绿色的汁水被一点点耗干,可是它的躯干却仍旧是坚实。一株黄色的地衣草由于巧妙地攀附和吸吮而变得葱嫩、肥胖,可它仍然只是缠绕,只是匍匐和爬行。它难以独立向上,这是它的属性。
⑤我们的悲哀在于没有能力鉴别土与籽的关系,没有能力区分不同的籽与不同的结局。同样的阳光雨露,同样的大自然的饲喂,它们却各自奔向自己的明天,寻找和靠拢着自己的终结。
⑥渠畔上,一片湿润的疏松的土壤上,一株青杨和一株狗尾草同时萌发。它们都伸出绿色的、娇嫩的、小小的叶片,仔细辨认都分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相挨着,亲昵地偎在一起,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一块儿享受着阳光和渠畔上丰富的腐殖土。充足的营养、流动的活泉,都催促它们快些长大。它们没有辜负这一切,真的飞快成长了。
⑦后来,也就是那个春天逐渐走向深入的时候,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大了。狗尾草的茎杆终于长出了一厘米,而那株青杨的幼苗却身姿挺拔。它尽管比那株狗尾草高不了几寸,可是那枝干似乎已经有点模样了。它的绿叶没有狗尾草的叶片长,可是更厚,叶子背面有一层泛白的毛茸,娇嫩的桃形叶在风中摆动。
⑧春天继续深入,接着又是火热的夏天。后来就是寒冷的冬天了。狗尾草结籽并过早地收获,也走完了自己的终点。而青杨树才刚刚度过第一个华年。它又长出一尺多高。它的枝干又变粗了,叶片更为展放。秋天既过,它注视着同伴的枯萎,怀上无限的怜悯。严酷的冬天来临了,它第一次经受风寒,咬住牙关。风雪把它的叶片渐渐撕碎,又打落在地。它严肃地注视这一切。渠水封住,可爱的歌唱停息了。它要孤独地挨过这个冬季,息声敛气地等待春天。四周的草,那些比狗尾草还要矮小的荩草、节节草,都一片枯黄,没有一点绿色。而它自己还仍然执拗地把绿色蓄在了表皮。
⑨后来是一个又一个春天,许多许多的春天,接连不断。它长得越来越壮,越来越高,后来简直要去抚弄高空的白云。它长得笔直笔直,英俊高大。远方的人手指它说:“看,那棵高大的青杨!”在原野上,当它的身影出现的时候,我们为它的英姿而迷醉,甚至感到了微微的自豪。它不是我们,但令我们心向往之。它的直立和向上的气质吸引着,使我们无法把目光转向它方。
⑩它具有真正魅力。它是旅人的指路航标。它的绿阴可使他得到真正的安慰。他可以依靠它,甚至可以与之倾谈。那些按照一些固定的季节被不断地播种和收获的植物都在它的脚下,散发着浓烈的、诱人的气味,但它们永远不会像它这样粗茁高大,也不可能像它这样坚实和执拗。它倔强独立的性格永远是生命的参照,是原野的骄傲。对比那些被不断收获的植物,它是一个奇迹,是不知来自何方的一粒种子。它不是由人抛下的,也不是为了收获而点播的。它是最自然不过的生长。它的存在只属于这片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总要格外多情地映照它的身躯。
青杨树,我们不能拥有你,可是我们愿把你植入心中。
小题1:
请仔细体会⑩段“它具有真正的魅力”一句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2)“真正的魅力”的内涵是什么?(3分)
小题2:
本文描写了青杨从一粒被自然抛下的种子长成高大树木的过程。请按顺序写出来。(4分)
小题3:
本文题为“土与籽”,行文却以对青杨的描写为主。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5分)
答案
  
小题:
1)承上启下;从对青杨外形的描写过渡到对其性格的刻画。评分:共2分。共两个要点,各1分。
(2)它能作为指路航标,给人安慰,使人有所依靠,吸引人与之交流;它具有倔强独立的性格;它是一个奇迹,是最自然不过的生长;它给人精神的感召。评分:共3分。共4个要点,答对任意3个即可得满分。
小题:
青杨长出绿色的小小的叶片;枝干有点模样了,绿叶更厚;又长出一尺多,枝干变粗了,叶片更为展放;越来越壮,越来越高,长成一棵笔直高大的树木。评分: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1分。
小题:
作者借青杨的成长谈土与籽的关系,强调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植物因自身属性不同,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同,成长的结果大不一样。意在表明人的成长亦如此,人们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生存,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应倔强独立、坚守信念,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评分:共5分。两方面,各2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
 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土与籽  张炜①这一切想来是如此奇特,又令人惊心动魄。它们是这样不同,迥然不同。同一片泥土,同一片苍穹之下,竟然存在着这么多不同的生】;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故乡难言  朱 鸿
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历经沧桑,我才知道任何人,不管他降生豪门还是寒舍,都有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绝对美好的日子只在人之初。尽管短暂,不过它会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属于我的纯粹快乐的时光,当然是少陵原赐予的,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似乎一切都是透明的,窗花,门神,祭月,过年,鸡鸣于晨,鸟栖于昏,蝴蝶悬枝,蚯蚓行泥,或房檐垂冰,或锅洞伸火,甚至发臭的狗屎和温热的牛粪。
伊甸园的生活注定都很短暂!有一天,我开始厌恶少陵原,觉得它小,脏,落后,甚至幽暗。于是快乐的时光就结束了。我离开少陵原,变成了西安人,然而也变成了异乡者。
然而知识的谱系,迅速见证的不是少陵原鄙陋,而是我的浅薄。实际上过去的众多雅士都曾经登临我的故乡,并颂而叹之。“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是李白之诗。“自断此生休问天,社曲幸有桑麻田”是杜甫之诗,杜甫自谓少陵野老,是我故乡人。“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白居易之诗。少陵原固然只是小小的一方水土,不过它隆起大块,涌向虚空,天高气净,光强风烈,素得适时云雨之润,从而贤才济济。这里是宰相朱博故里和皇帝刘询养地,这里出过义士苏武,出过将军杜预和史万岁,而所谓洛阳才子韦庄则家在少陵原。这里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高僧玄奘之葬地,因为少陵原南畔可以俯察樊川,眺望终南,有极好的风水。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巨域,秦之杜县,便是因为设于周之杜伯封土而得名。凡是种种,为我建立了关于少陵原的文化地理概念和历史地理概念。
都市是荣华的,不过我只是羁旅之人,客人,是移民,异乡者。唐诗三百首,近乎一百首渗进了乡愁。西安距少陵原不足三十里,回乡很容易,不过在我苦闷时,乡愁仍涌流笔端,渲染纸背。每一次回乡,我都感到安慰。每一次回乡,我都觉得踏实。少陵原的深厚和奥博,朴素和宁静,总是消除我的紧张和焦虑。十九岁离开少陵原之后,我就一直浅睡,稍有声音即醒,十分烦恼,然而我回乡便能沉睡。有一年我在香港,房阔床软,温度适宜,毫无噪音,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数羊不行,数树仍不行,遂想少陵原,于是几十个村子就漫漫浮现出来,并流泻于枕,膨胀于室,甚至弥漫整个香港。从东到西,司马村,小兆村,康王井,蕉村……我的灵魂像展开了翅膀,然而不用飞翔到县城韦曲,我就安眠了。那一夜,我睡得实实在在。
故乡之于游子从来是慷慨的,它不拒绝一个人给它增光,它也不嫌弃一个人落泊潦倒,它更能收留那种在外受挫的人。我三十岁之前,曾经有两次在外受到重压,心疼,心在哭泣,觉得都市势利不宜我居,然而隐身无地,遂怏怏入住少陵原之家。在这里,我包扎了伤口,并恢复了元气和尊严。
二十世纪刚刚交接中国那年,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便从都市窜到了少陵原。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欲望在窥视斯地,并将聚集斯地,直至吞噬它。然而我非无情之物。少陵原不属于我,不过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我的父母之邦,这里有我祖先的坟茔。也许可以开发,问题是,现在的少陵原,它的风貌,它的景色,它的气势,它的品质,是自然亿万年所造化,是我的祖先亿万年所创作,从而才筹成了地理的少陵原,文化地理的少陵原和历史地理的少陵原。它不但是实用的,使祖先世世代代赖以生活,而且是美的,遂容易估量出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开发,不过开发者,千万要注意,覆盖了少陵原的种种新的建制,它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固有的价值,它也不能是丑的。我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如果在我这一辈丧失少陵原,那么我这一辈就对它负有道义责任,起码我这一辈应该上报祖先,下达子孙,以使其明白在我之年所发生的变故。少陵原不属于我,然而多年之后,少陵原改换了模样,少陵原可能只剩下了它的名号,而我则白发苍苍,变成一个倔老头。我想,倔老头将不会找到蕉村了,及其他小时候到西安去要经过的西兆余村,皇子坡,韦曲。也算了,然而要是我发现有劣质工程,有污染企业,有致祸部门,我将用拐杖敲击他们的门牌和匾额,并将在正义的法庭起诉,追究他们,强烈要求他们还我少陵原!问题是,有些事物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他们怎么还我少陵原!
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选自《2007中国散文精选》有改动)
小题1:
尽管故乡难言,但在作者心中形象鲜明。作者心中的少陵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乡? 请根据文中的内容准确概括出它的特点。(6分)
小题2:
作者说,少陵原是他人之初绝对美好的日子,“尽管短暂,不过它全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想”。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请就五、六两段的内容简要列举。(6分)
小题3:
末二段写作者面对少陵原被开发的想法和对出现的问题可能采取的行动,表示了担忧和期待。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的关系上,你有什么看法和好的建议?(6分)
小题4:
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
色的包巾,右手握看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看土地的血脉。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
(选自《散文》2008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
结合文意,说说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3分)
(2)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3分)
小题2:
第二段(“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中的景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
文章最后为什么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6分)
小题4:
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一种手法,对刻画人物的效果做简单探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唱小生的老夏算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檩梁似的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1),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买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用这亲眼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2)。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小题1:
小说第二段到第四段(“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处处得老宋接济”),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6分)
▲                                    
▲                                    
小题2:
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5分)
▲                                    
▲                                    
小题3:
小说题为“逃跑”,请分析两次逃跑老宋的动机和心理。(6分)
▲                                    
▲                                    
小题4:
对于老宋的“不辞而别”,老夏是怎样的态度?这样安排,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6分)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优秀共产党员
①太阳就要落山了,就要落山的太阳映得乔庄一片血色苍茫。血色苍茫中钟声响了,钟声响了的时候,乔庄正是一片死寂。
②是时,太君叉着八字步,双手拄着刺刀,刺刀在夕阳的余晖中一片森然,一片森然的刺刀在乔庄人的感觉中好象已经压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迎面架4挺机枪,机枪黑洞洞的好象冒出了青烟。是下午2时,鬼子突然全体出动,直扑乔庄。连家狗也被逐到了村前的大院。太君杀气腾腾:谁是共产党,若在太阳落山之前还不供出,将血洗乔庄,鸡犬不留。事出是有因的。据可靠消息,乔庄潜伏着一名共产党员,正在筹划领导暴动。皇军的前两次扫荡失利,就是他传送的消息。
③九月的太阳异常毒辣,没有一丝风。老村长肌肉绷紧,汗已流干了,有只苍蝇正趴在脸上,村长一点都没有感觉,一下午了,没有个计较。眼角瞄瞄左右。左边乔姓,右边王姓,皆如泥塑般,只有左边的乔二少低头复抬头,老村长不禁捏了一把汗。
④乔庄在左右是出了名的。清末曾出过武状元,惜乎竟坐了老佛爷的牢。更名震乡里的,是每年秋里的引水之争。乔庄有两大姓,乔姓和王姓,从不说话,每每见面,总是怒目而视。到了夏末秋初引水浇田时,乔姓和王姓都要镢拔锨张,大动干戈。就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到了这时,便如到了季节的躁动发情的马,也要眉呲目裂地大斗一番,全然不是为了引水,好象是表演,确切说是炫耀似的,引得外村人远远地看,都说:乔庄人可不是孬种。
⑤院外田里的秸杆正在风中飘摇,老村长不由攥紧了旱烟袋。想不到乔庄也如风雨中飘摇的小船,绝种就是一袋烟的功夫啊。党员肩负着重任啊,这该如何是好?左边的乔二少向前挪动了一小步,老村长的脸刷地黄了,盘算来盘算去,唯一把握不住的,就只有乔二少了,小龟孙,活得要象乔庄人呀!
⑥乔二少的父亲是乔庄的头号大地主。乔二少从小就是个摸不透的犟种。上了三年私塾,自个儿到了县城上了正经人不屑的洋学堂,十八岁那年,瞒着父母要到延安参加八路军,老太爷知道后,拿起了家法又痛苦流涕又拿出了一根绳子套在自个脖子上但儿子最终也没回头。谁知,一年后,乔二少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回来后,整天摸鱼打鸟。但无论怎样,老太爷是高兴的,儿子终于回到眼前了。更让乔庄人感到荒唐的是,他不但向张姓人说话还居然向张大小姐求婚。
⑦残阳如血,那圆圆的生命就象老太爷的那袋烟,正在明明闪闪的一点点破灭。⑧老村长一把捏住了右侧的王二柱,阻住了王二柱的迈出。这时,乔二少抬起了头,脚步迈了出来。霎那间,老村长充满了绝望。
⑨乔二少抓住老村长冰凉的一只手迎着愤怒的目光说:不用找了,我就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接着他说出了他的部队的番号和领导以及参加伏击鬼子的几次战役。
⑽三天后,乔二少被拉到乔庄村口被鬼子枪决了。他只喊了一句“共产党万岁”。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乔二少苍白的面容和总是望向远方的散淡的眼神。
⑾三个月后,乔庄发起了暴动,袭击了鬼子小队。
⑿解放后到了文革,要把乔老太爷拉到县里批斗的时候,乔姓和王姓全体村民签名上书报告乔二少的事迹,要给老太爷个安慰,说乔老太爷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父亲,是一名英雄的父亲,是坚决要保护的。上级很快给了批复:经查,乔二少在延安时因为是地主身份先是被审查后被剔除出了革命的队伍。
⒀原来乔二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村人象械斗一样意见高度的一致,执意在村前立了一块碑,在乔二少的名字后书:优秀共产党员。
小题1: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2:
从文章第⑥的补充交代中,我们可以看出乔二少是一个很怎样的人,这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3:
乔二少不是共产党员,乔村的人明明知道却还是要在村前不其立“优秀共产党员”的碑。这做法是否合理?试加以评说。(7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挽留 刘心武               
因为小健期中考试成绩提高不多,他妈妈决定辞掉来家教的大学生王郦。那天下午是王郦来进行最后一次辅导——分析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
小健和妈妈去了趟附近商厦,回楼时刚好和王郦相遇在街角。他们互相打招呼时,街角那儿有个突发事件——一辆运送果品的带斗汽车在拐弯时,因为上面堆码的纸箱没有固定好,最高处一只纸箱跌落了下来,并且立刻裂开,滚出了很多猕猴桃来。开车的司机没有发现,车子飞快地驶远了,这时就有一些过路人去捡拾那些猕猴桃。有个骑自行车的男子,捡了不少抱在胸前,摇晃着身子,去往自行车前铁筐里装,那自行车就停在小健身旁的马路边。小健驻足观望,妈妈拽着他胳膊拉他回家,后来母子俩和王郦一起进了家门。
王郦和小健在那边屋里,小健妈在厨房里准备晚饭。这是最后一课,事前已经在电话里跟王郦挑明。小健妈跟出差在外的小健爸通电话时,他对她说:“现在愿意家教的大学生有的是,物美价廉,任咱们挑选,王郦既然没有给小健提高几分,好说好散就是。”是呀,散是散定了,一会儿怎么个好说,且打打腹稿。
小健妈到厅里餐桌边坐下择菜,耳朵里捕捉着那边屋里的声息。王郦正在给小健分析语文试卷。
只听小健说:“你跟我说这个干什么?卷子上又没有……”
是不是因为反正就要撤退了,王郦在胡乱敷衍?小健妈把身子侧得更厉害些,择菜叶的动作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
王郦在说:“刚才楼下,街角那儿,那个捡猕猴桃的人,离咱们好近,你注意到他的肢体语言吗?肩膀左右晃悠,头也一扭一扭的……要知道,人的修养、品格,不仅体现在话语上,也不仅体现在面部表情上,有时候会更多地体现在肢体语言上,那是很微妙的,你从小就应该懂得观察、分析人的肢体语言……你说,他那肢体语言,加上那脸上的表情,是在传达着怎样的意思?”
“我知道,他是在说:今天真捞着了呀!他高兴得了不得!是呀,买彩票得大奖,总还掏了点钱呀,他那些猕猴桃可是白捡来的啊!”
“你对他的这种精神状态,做怎样的评价?”
“嗨,他不对呗,这谁不知道?怎么,要我就这事写篇小作文吗?考都考完了,还模拟什么!”
“我只是想跟你交流一下内心的感受。你知道我看见他那肢体语言,很受刺激。过去上语文课,老师也给我们解释过这些词语:卑微、卑下、卑鄙……那个人也许并不是非常糟糕,社会上一些人比他更污糟,不是还有刑事犯罪的吗?我是想,我们这样家庭的学生,一般对刑事犯罪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对人格的自我把握,有时候就不那么自觉,比如看到这样一个捡猕猴桃的人呈现出那样一种‘呀,今天可让我捞着啦’的肢体语言,如果只是觉得有趣,或者竟麻木不仁,那就不好了……我觉得应该从心底里生发出一种鄙夷,那个人真是太卑下了!我心里当时咯噔一声,现在到了你家还想跟你交流交流……我不仅为他的卑下感到羞耻,而且我还为他的卑微感到心酸……我知道自己很渺小,连这样一个家教的事情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我已经决定,一旦走上社会,我不仅要干预卑鄙的行为,更要努力去教化卑下的灵魂,那是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开始努力去做的事情……而且,我也相信,在这个过程里,自己的灵魂也会得到净化……哎,对不起,我说这些,你听着吃力吧?”
“我听不大懂,可是很好听……”
“你愿意听我很高兴。其实,怎么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对生活,对人,像今天的事情,对那样的肢体语言,能在心里头引出比较多也比较深刻的动感情的思考,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当然也重要,但那只是个技术性问题……”
小健先把目光移向门边,王郦随之也扭头望去。是小健妈系着围裙,一手扶着门框,一手下垂,眼里有湿润的光。
那回没成为最后一课。王郦走后小健妈跟小健爸通电话时说:“我挽留了她。你回来我跟你详谈。”
小题1:
下面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健妈妈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健妈系着围裙,一手扶着门框,一手下垂,眼里有湿润的光。
小题2:
小说的结尾(最后一段)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
“写作技巧当然也重要,但那只是个技术问题。”结合全文看,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就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