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从元典中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决不亚于儒家。儒家的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而已,所以自古到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学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亦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代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利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小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的关系”内容的一项是(    )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原来就包含着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点。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决不亚于儒家。
D.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小题2:关于文中“儒家道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B.“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C.“儒家道统”独立于“政统”“皇统”之外,甚至凌驾于它们之上,起到了一种制约作用。
D.“儒家道统”就是古代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
小题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表明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学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说法,对警示和恐吓人君、制约皇权起了决定性作用。
D.为防止执政时有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古代天子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A(A项谈的是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关系而非与孔孟之道的关系)
小题2:D(D项“古代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道统”的具体“体现”,而非“就是”)
小题3:D(A.儒家也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不是“主要的”,从结尾“纯粹”一词也可以体味出;B.人君行为不当并不是引起五行变化和四季失常的唯一原因;C.“有一点威慑性”,故“决定性作用”不正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容忽视的微细尘埃
尘埃无处不有,虽然它们的个体很小,但汇聚起来的威力却不小。据记载,北美大陆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地一次尘暴中,狂风将美国平原的泥土大量向东吹去,有难以估计的牲畜被尘埃窒息而死。尽管如此,尘埃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尘埃粒子,能够将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拦截,使其进行有规则的发散,这样,才会使天空呈现蔚蓝。太阳升起和降落时,由于阳光穿过较低层空间,空气中尘埃密度大,并伴有水汽,可以吸收反射阳光中的黄色和红色部分,因此,这时看到的太阳呈现橙色、红色和黄色。气象学家指出,在降雨时,每一个雨滴都必须有一颗尘埃参与,以它作为核心,水汽在其周围凝结,形成云、雾,再由云层形成雨点。若是纯净的空气中没有尘埃的存在,水分子无所依附,就不能形成雨滴降落。此外,阳光在射向地球的时候,因受到尘埃的吸收和反射,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
现代科学发现,有的尘埃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被称作“尘炸”。据分析,能够产生尘炸的物质有粮食粉尘、砂糖、奶粉、咖啡、金属粉末等。物质发生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物质分散的越细,颗粒越小,它的表面积就越大。与具有固定面积的物质相比,接触空气、吸附氧分子多,氧化和放热的过程都很快,反应性能就更活泼。当其中的某一质点被火点燃,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产生爆炸。此外,易爆尘埃的颗粒越细、浓度越大,它所产生的爆炸力就会越强。当粉尘含量低于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不会引起爆炸。物质形成“尘炸”,还和诱因、速度等因素有关。产生“尘炸”的诱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尘埃已经成为一种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流行病学家对尘埃进入人体后的机理进行研究后指出,人们在呼吸时,每次大约要吸入50万个浮游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的身体后,可以一直进入肺部深处,并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它会导致发生炎症,产生粘液,使人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除此之外,浮游微粒还可以向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而且在传送过程中,可以加速一种叫做游离基的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剧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入人体的浮游微粒尘埃,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及建筑、装饰材料中的化学成分。资料表明,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人为因素。另据调查,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都与浮游微粒的增减有关。
小题1:下列对尘埃的积极作用的理解,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天空呈现蔚蓝是太阳光中的光柱受尘埃拦截的结果。
B.每一个水分子中有一颗尘埃,才能形成云、雾,最后形成雨滴。
C.空气中的尘埃密度变化使太阳颜色发生变化。
D.尘埃能够吸收和反射射向地球的阳光,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而成长。
小题2:下列对第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等人为因素,因而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治理,减轻浮游微粒的危害。
B.空气中的浮游微粒进入人体肺部后,就使人体发生炎症,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
C.浮游微粒在向人体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的过程中会快速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游离基。
D.人们发现,在现代城市中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就是尘埃。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强电器的维护保养,防止摩擦起火是防止“尘炸”的一种有效方法。
B.只要粉尘含量超出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会发生爆炸。所以,我们要随时测量粉尘含量是否超出大气含氧量的一半。
C.在容易产生“尘炸”的厂房车间内,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可以降低尘埃的浓度,从而防止“尘炸”的发生。
D.如果我们通过治理,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浮游微尘的含量,就能降低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像在文学作品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而不能叫我们怜爱,更不能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差异很大——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区别——可是,读了总让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富于人情的人物,他能震撼和扶掖我们。列夫·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物别是米开朗琪罗,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在传记里我们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享了他们的痛苦与失败,同时也分享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差不多已经融成一片,绝不只是“枕着他们休息一会儿”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能引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而已。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即使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多少少也叫我们产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与作品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庄子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艺术品的戏法面前的,则不过是一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严格说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自然并没有达到传记文学应该到达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对于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就没有给予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对这种缺点也觉得并不怎么紧要了。
小题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传记文学中,像贝多芬那样的人物比列夫·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更能震撼和扶掖读者。
B.作者认为莫里哀的传记作品很不成功,因为读者除了赞叹其作品艺术品的高妙外,往往别无所获。
C.作者认为传记文学的艺术品性固然重要,但不可为追求艺术品的高妙而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
D.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传记文学才是达到“理想地步”的传记文学。
小题2:下列对文章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并在“关心参与”中感动、反省和振奋。
B.第一流的艺术家不能叫读者只停留在他艺术的戏法面前,因为这种浮泛的注意会影响读者与作品人物的交感融会。
C.第一流的艺术家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让读者的生命与他作品中的人物融成一片。
D.飞腾的想象在传记作品中固然重要,然而注重事实更加重要,因为读者更能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小题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飞腾的想像更有利于读者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接触到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B.传记取材的人物以及作家的写作态度方法是决定传记文学形成不同特点的重要因素。
C.莫里哀和罗曼·罗兰都为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作过传记,但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从达到的水平而言,莫里哀要逊色不少。
D.罗曼·罗兰的传记文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唯一的缺点是他没有对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给予社会学的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孙见喜
读王维的《山居秒暝》时年龄还不,想像不来“松间明月”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怎么样。我虽然读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而后来深入乡材,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一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函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中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着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你中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坦城、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和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瞬间的境地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世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选自《青年博览》2000年10期)
9. 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①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通过对王维诗的理解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B.文中“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指的是王维诗的魅力和他的品德。
C.作者主张要创造丰富物质财富,也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二者并重。
D.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拟化和由此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和主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已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已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地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载中进士,后与夫人相继卒于洪州。其诗多羁旅题咏之作。)
2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故事定位在张继落榜之后,以时间为序,按“落榜--离京--夜泊姑苏--失眠--创作诗篇”的过程展开故事情节。
B.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真实地再现了张继当年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张继处境的惋惜之情。
C.文中以微火终其一生都不曾“华美灿烂”暗指张继因不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产生的遗憾。
D.文中画线处“照抄”一词的含意是: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E. 文中的“不朽”不仅指那场“失眠”,也指“失眠”所引发的创作***,这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这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答:[][]
22.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7分)
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些对比__________
23. 文章第四段只有四个字“船行似风”,为什么一笔带过?试从结构和人物两方面回答。(4分)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
(2)从刻画人物的角度看_______
24. 本文语言具有新颖性和表现力。如“不朽”修饰“失眠”,似与日常用语习惯相悖,却强调了张继失眠的意义。请从文中再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3—36题。
走过河流
每天每天,我都从一条河流上走过,一条比我生命更长久的河流。在我没有来到这个世上时,它就已经诞生了。在我离开这个世上时,它还将继续流淌。一条河流,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如我简约的生命,一头一个家。每天每天,当我踏过它身上那架石板乔走向外面得世界,我都无法漠视它,就向无法漠视内心的欢乐与惆怅。每天每天,我都有一种冲动,我想和它对话,我想写写它,和从它上面走过的自己。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今天看到的它已经不是昨天的它了,虽然它仍叫着同一个名字。
逝着如斯。
但是,我仍愿意相信,这条曾润泽过我童年的河流。这条我曾经远离、终于有回到它身边的生命的河流,依然识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昨天的太阳再也找不到今天的树叶,而今天的树叶不是昨天的那一片树叶了。想着想着,我又觉得自己实在好笑,为什么执拗得想让它记着我,认识我呢?我难道还是昨天的那叶子吗?
沿着河走,从一段生命到另一段生命,我踏实的走过一段寂寞、细碎的日子,但我渴望走过河流,走到外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作为一个妻子、不只作为一个母亲,而是一个社会人,那样我的生命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援着梦想的阶梯,在一双双温暖的手臂引领下,我终于跨过生命的河流,重又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河流的两岸年年开着相似的花朵,河流的两岸年年走着不同的人。走着走着,人就长大了,人就成熟了。应该说,我还是我自己,还是那个矜持善感的女子,但每一段生命的内容都不同,,每一段生命,我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梦想。曾经得春天我有过许多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诗歌,关于生命。对于人生的种种际遇,我的心满怀激情。积极向上地活着,忧伤但不颓唐。这条生命的河流,每当面对它,我就成了一个诗人,我觉得自己如同它岸边的一株清白的植物,不蔓不枝,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像我自己,不欺人不骗人,对得起自己的心灵。
走过河流,走过我自己。
33.(1)怎样理解这条河流是“比我得生命要长久的河流”?(不超过三十个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看到的它已不是昨天的它了”说明的是(不超过十五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依然识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二十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为什么……那叶子吗?”这个反问句要强调的观点是:(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第四段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层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人”的含义是:                                       的人。(2分)
35.(1)文中的“春天”指的是:____________ “关于生命”的“生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答案各不超过5个字,每空1分)
(2)作者把自己的活比喻成“一株清白的不蔓不枝的植物”。“不蔓不枝”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6、面对文章的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写河流是托物言志,借自然河流,写我生命中的“河流”,生命的进程。
B.我无法漠视河流,是因为河流哺育了我而不能忘记河流的恩情。
C.“逝者如斯”说时间过的快,作者正是从这一感受引发出以下的“时间”思考。
D.作者以“走过河流,走过自己”一句简洁、含蓄的卒章显志,收束全文。
E.本文的主旨说明我的后半生活得有意义,对得起自己。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