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 每小题3分)略论思维的“惰性”章炳元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 每小题3分)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和害怕出错扼***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
小题1: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
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
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因循守旧.迷信权威.怕犯错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朵盛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控制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心理,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展,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判断。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解析

小题1:根据原文“它……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可知判断是正确的。 B.D两项是谈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非思维“惰性”,不合题干要求。C对概念内涵的揭示不明确,应排除。
小题1:B 项中恩格斯所言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人类的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不是“思维的惰性”。
小题1:D A强加因果,况且,思维惰性也不能自觉控制。B文中指出的三种心理只是阻碍思维创造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的主观因素,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关系。C强加因果,推不出“人类难以驾驭”的结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 每小题3分)略论思维的“惰性”章炳元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l8分)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
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小题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4分)
小题4: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2分)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
小题1:身患残疾的史铁生陷入人生的低谷,在他逃避现实来到地坛中他长时间的思考哪些问  
题?思考之后,又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看法?(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
                                                                    
                                                                    
                                                                         
小题2:作者通过六个“譬如”句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怎样的感悟?请分条概括回答。(3分,每条1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的原因?(2分)
                                                                         
                                                                    
                                                                    
小题4:说说你最喜欢文段中的哪一句话或哪一段文字,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喜欢的原因。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清 明  姚化勤
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
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惟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清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 ,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
听母亲讲, 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死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推车贩盐,扛活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奶的遗骨,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的文化,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唾弃。
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
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
雨越发地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咝咝作响。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仪。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仪哪去了?难道它只是一种上坟的形式?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选自《散文选刊》 2010年第2期)
小题1: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着哪些蕴涵的节日?(4分)
小题2: 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小题3: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排球不是美国女排姑娘的全部梦想
南方周末:郎指导,你觉得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是你改变了美国队还是美国队改变了你?
郎平:不同的文化使得执教美国队和执教中国队有很大不同。美国人认为我给美国队注入了更多的亚洲元素,比如在打法上更细腻,作风更严谨。但从我内心来说,应该说是美国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
美国队队员文化程度都很高,并且学习速度很快,我很尊重她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美国姑娘们很放松的心态,为兴趣而打球的状态影响了我,让我绷得很紧的神经也放松不少。她们似乎更享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排球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梦想。
刚开始我对她们的心态不很理解,因为我一直是挺较劲地在打球,每一分都在拼,是一种非抓住胜利不可的心态。当我作为一个外来者,浸入了这一种有历史而又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国家体育文化中,我想使劲改变她们,但是她们的文化势能比我更强大,所以只能换个角度去理解她们,所以说美国队改变了我。现在我可以欣赏她们这种非职业的轻松心态。就像弹簧的力量来自于能保持柔韧的弹性一样,我不得不说,美国姑娘在随性自然的心态中,处理排球时富于创造性,常有神来之笔。
南方周末:在美国做主教练的经历让你学到了什么?
郎平:国外的训练科学性更强。他们更注重对人体结构细致入微的研究,比如身体哪一块肌肉如何调节,计算多少热量能承担多大的运动量,更细致精确,确实让我更新了思维。
从心态上说,美国的优势在于放松。我们对体育比赛的追求更多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导致过度紧张。而美国文化在乎的是参与精神,是你有没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发挥了你的能力和潜力,你就是胜利者,就能获得承认,而不是在心理上将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的死角。他们在胜负问题上更能保持平常心,输球了很简单,就是重新再来。
南方周末:这些观念你是从一开始就适应,还是有磨合期?
郎平:我带美国队开始时,说实话非常不适应。因为在国内,教练有比较大的权威,队伍非常整齐,各项训练配套都很有保障。但在美国完全不是这样,她们更强调个人的兴趣,难免显得自由松散。即使打奥运会,我作为国家队教练,就连想把全体运动员集中起来都非常困难——她们在各州训练,有各自的安排,你也很难按计划调度她们。
北京奥运会开始前2个多月,我的队员还是不齐。有个主力去做手术,奥运会也参加不了;还有两个主力是伤员,到大奖赛时能不能打都不知道。哎,愁得慌。这种实际条件逼得我抛掉依赖计划的习惯,考验我随时随地根据队伍的变化调整训练思路。你不能指望游刃有余的深思熟虑,没这个条件。现实条件随时在变化,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没法作决定。
我们经历了很长的磨合期。她们都很有想法,强调自己的状态。有时我批评她们比赛不到位,她们会用“不在状态”来回应。当时比较郁闷,在中国比赛,你很难以“不在状态”来作为成绩差的借口,状态好不好你都要拿下。你不允许自己放松,全国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强大的国家荣誉感需要你的成功去支撑,不能动不动就闹情绪。
南方周末:美国之前,你在意大利职业队曾执教6年。
郎平:意大利和美国打球很不一样。意大利以职业联赛为主,比赛的细则,球员和教练的责任和义务都很明确,大家心照不宣,必须尊重商业合同。在意大利打比赛,主要是商业压力。教练也就是个打工的角色,得听老板的。有时候会非常累心,商业利益是残酷的,没有太多人情味。你必须适应。当时女儿在美国,我想跟她呆在一起,就离开了意大利。
南方周末:你的个人经历正好体验了3种不同的体育体制。
郎平:中国、意大利和美国正好代表3种不同的体育体制。如果你要轻松型的模式,自由发挥你的兴趣,享受排球的乐趣,美国模式最适合你;如果你要通过高强度的职业联赛来训练,意大利的模式更能练兵;如果要拿世界冠军,中国的体制比较好,经济上、人才、时间都更有保障。                     (选自《南方周末》郎平访谈录)
小题1:为什么郎平说”排球不是美国女排姑娘的全部梦想”呢?(4分)
小题2:郎平体验了3种不同的体育体制。请简要概括各有什么特点?(5分)
小题3: 在美国女排队员比赛不到位时,她们会用“不在状态”来回应。你对这种用“不在状态”来作为成绩差的借口的做法,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
日前,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在评价“《喜羊羊》导演对话《功夫熊猫》导演”活动时说:“‘对话"不对等。‘喜羊羊’对‘功夫熊猫’,为时尚早。”
《功夫熊猫》走的是高投资、高回报、服务全球成熟的高端受众的国际化路线,《喜羊羊》则是以低成本、简单创意、并不十分精致的制作、本土化市场为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夫熊猫》的成功是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无数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而《喜羊羊》的成功则是不成熟的中国动漫产业碰巧遇到的一个成熟的案例。王六一认为:“一个必然,一个偶然,两者的产业落差或者反差是巨大的。这个巨大的空间,从消极的意义上看,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从积
极的意义上看,其实就是中国动漫的机遇。”
饱含中国元素的《变形金刚2》再次印证了这个惨淡的事实。6月28日,该片全球同步上
映5天,在中国市场卷走上亿票房,全球票房逼近4亿元。
近年来,中国动漫发展势头迅猛,动画片年产量超过13万分钟,动画电影年产量达到16
部,网络动漫年产量3000—5000部。然而,年逾八旬的中国动漫却正体味着不小的尴尬。不
久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
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名列其中。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
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中国动漫作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原因很简单,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还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产业缺陷,投资商投入资金后,总是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需要4一5年时间,中国的投资商往往不愿意承受如此大的风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风险系数的高估,直接导致国内动画产业供血不足,难以产生优秀的作品。
(节选自《十问中国动漫》,《人民日报》2009年7月3日)
小题1:揣摩前两段中王六一说的话,下列不符合他想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不久的将来《喜羊羊》可以与《功夫熊猫》平等对话了。
B.从目前看,中国动漫取得的成绩还没达到能与美国竞争的程度。
C.《喜羊羊》的成功让人欣喜,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使人担忧。
D.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题2:探究后两段中统计数据背后的事实,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变形金刚2》在全球取得成功,与片中饱含中国元素有一定关系。
B.近年来,中国各种动漫产品的年产量猛增,动漫市场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C.海外动漫形象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主要原因是海外的宣传力度比较大。
D.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是中国原创动漫受喜爱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
小题3:根据选文,下列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动漫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B.《变形金刚2》能够从中国市场卷走上亿元票房,说明中国的动漫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C.中国动漫产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这就要求投资商有耐心和信心。
D.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小羊”出色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动漫辉煌的时代到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