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5分)李四光与地质力学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5分)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又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地质力学认为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是地壳的水平运动(经向的和纬向的)造成的;而水平运动则起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自转速度变化的作用称为“大陆车阀作用”,因而把这一假说称为“大陆车阀假说”。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却招致到会的外国的地质学家们轻蔑一笑的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再次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的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收集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由于抗战爆发,10年后才得以出版。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他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的。
B.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认为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其中的构造体系又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
C.在北大地质系,李四光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并创立地质力学,在这期间,他主讲的是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从未放松过研究工作。
D.李四光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可以佐证这个学术观点,但在当时,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E.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这才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他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公开承认。
小题2:选文是怎样表现李四光矢志不渝地从事地质力学研究的,请加以简单概述。(6分)
小题3:李四光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地质力学研究的?试分项简述。(6分)
小题4:有人认为李四光成功于“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有人认为他在高校任教,又勤于实践探索,“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感受。(8分)
答案

小题1:AD
小题2:①李四光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又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②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③李四光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研究终于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
小题3:①借助实地考察发现验证②撰写论文从事理论研究③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讨,结集出版专著普及理论
小题4:同意前者:(每条2分)①早在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与研究地质力学,并提出“大陆车阀假说”。②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但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③19世纪以来,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但李四光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④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终于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
同意后者:①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2分)②他能勤于实践探索,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6分)·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终于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
解析

小题1:(E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注意的原因是:“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不光是“此文”。B错在“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又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C错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不是“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5分)李四光与地质力学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建安四年,袁绍率兵十余万南下攻打曹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便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三国演义》)
B.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欧也妮瓜分的危险。于是,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欧也妮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书,从而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欧也妮·葛朗台》)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家》)
D.玛丝洛娃在一个雨夜赶到涅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她看到他正坐在车厢内喝酒找乐。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火车车窗,追赶开动的列车。列车走了,伤心的她决定卧轨自***,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复活》)
E.因双桥镇失陷,吴荪甫为缓解公司危机,只好筹集资金投资公债。在交易所里,赵伯韬操纵管理机构为难吴荪甫,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见利忘义,临时变卦,致使吴荪甫彻底***。(《子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子弟尽低头。”这副对联道出关羽一生中最得意的两件事。请简述单刀会鲁肃的情节。(《三国演义》)
(2)他径直跑到绞刑架下,用手指着绞刑架叫她看,“在它和我当中你可以选择一个。”他冷酷地说道。
……
姑娘终于向他说道:“它还没有你那样使我害怕。”
这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段话。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简述相关的情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第一只鹅
[俄国]巴别尔
六师师长萨维茨基远远望见我,便站了起来,他身躯魁伟健美得令我惊叹,他两条修长的腿包在紧箍至膝弯的锃亮的高筒靴内。 
我将暂调我来师部的调令递呈给他。 
“执行命令!”师长说。“执行命令,你想把你安排到哪儿都行,除了前沿。你有文化吗?”“有,”我回答说,很羡慕他青春的刚强和活力,“是彼得堡大学法学副博士……” 
“原来是喝墨水的,”他笑了起来,大声说,“还架着副眼镜。好一个臭知识分子!……他们也不问一声,就把你们这号人派来了,可我们这儿专整戴眼镜的。怎么,你要跟我们住上一阵子?” 
“住上一阵子,”我回答后,便跟着设营员去村里找个下处住下。 
设营员把我的小箱子扛在肩上。我面前是环形村道,黄不棱登的,像南瓜。天上,奄奄一息的太阳正在吐出粉红色的气息。  
我们走近一幢绘有花环的农舍,设营员站停下来,突然面带歉意地微笑着说: 
“我们这儿专拿戴眼镜的开涮,劝阻不了。功劳再大的人在这儿也会气得肺都炸裂。您呀,给娘们点颜色看看,哪怕是最本分的娘们,那就能取得战士们的好感……” 
他掮着我的箱子倒着脚,走到我紧跟前,又倒退一步,心一横,跑进了第一个院场。哥萨克们正坐在干草上相互修面。 
“喂,战士们,”设营员一边打招呼,一边把我的箱子放到地上,“根据萨维茨基同志的命令,你们必须接纳这个人住在这儿,不得对他动粗,因为这人刻苦读书,很有学问……” 
设营员脸涨得通红,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举起手来向哥萨克们敬礼。一个蓄有亚麻色垂发,长有一张漂亮脸庞的小伙子走到我的箱子前,一把提起箱子,扔出院外,然后掉过身子,把屁股冲着我,放出一串臊人的响声。 
那小伙子就这么一点儿并不高明的伎俩,施展完了,便走开了。于是我趴在地上,把散得一地的手稿和几件破衣服放回箱子,拎到院场的另一边。我把干草铺在坏掉了的箱子上,权作枕头,躺到地上,打算把《真理报》上登载的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看完。哥萨克在我脚边走来走去,那个小伙子没完没了地拿我取笑,也不觉得累,我爱不释手的文句沿着荆棘丛生的小道朝我走来,却怎么也走不到我身边。于是我把报纸撂下,朝正在门廊下搓线的女房东走去。 
“女掌拒的,”我说,“我要吃东西……” 
老婆子抬起她那双半瞎了的眼睛的暴眼珠,朝我看了一下,又垂了下去。 
“我说同志,”她沉默了一会儿,说,“一提吃的事儿,我宁愿上吊。” 
“他妈的,”我气呼呼地咕噜着,朝老婆子当胸就是一拳,”你敢跟我说这种话……” 
我掉过头去,看到不远处撂着一把别人的马刀。有只端庄的鹅正在院场里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安详地梳理着羽毛。我一个箭步窜上前去,把鹅踩倒在地,鹅头在我的靴子下喀嚓一声断了,血汩汩地直往外流。雪白的鹅颈横在粪便里,死鹅的翅膀还在扑棱。 
“他妈的!”我一边说,一边用马刀拨弄着鹅,“女掌柜的,把这鹅给我烤一烤。” 
老婆子半瞎的眼睛和架在上边的眼镜闪着光,她拿起鹅,兜在围裙里,向厨房走去。“我说同志,”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宁愿上吊,”说罢,带上门走了进去。 
院场里,哥萨克们已围坐在他们的锅前。他们笔直地坐着,一动也不动,像一群祭司,而且谁都没看鹅一眼。 
“这小子跟咱们还合得来,”其中一个议论我说,挤了挤眼睛,舀起一匙肉汤。 
哥萨克们像相互尊重的庄户人那样斯斯文文地吃着晚饭,我用砂子擦净马刀,走到大门外,又回到院场里,心里十分痛苦。月亮像个廉价的耳环,挂在院场的上空。 
“老弟,”哥萨克的头头苏罗夫科夫突然对我说,“你的鹅还没烤熟前,先坐下来跟我们一块吃点儿吧……” 
他从靴筒里掏出一把备用的匙,递给我。 
“报上都说些什么?”那个蓄有亚麻色垂发的小伙子一边问我,一边给我腾出了一块地方。 
“列宁在报上说,”我一边掏出《真理报》,一边回答道,“我们各个方面都是贫乏的……” 
于是我像个亢奋的聋子那样扯直嗓门,把列宁的讲话念给哥萨克们听。 
我朗诵着,欣喜若狂。 
“真理能让不管什么样的鼻孔通气,”我念完报后,苏罗夫科夫说道,“要把真理从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里挑出来别提有多难,可他就像鸡啄米那样一啄一个准儿。” 
苏罗夫科夫这话是指列宁,他是师部直属骑兵连的排长,后来我们到干草棚去睡觉。六个人睡在一起,挤作一团取暖,腿压着腿,草棚顶上尽是窟窿眼,连星星都看得见。 
我做了好多梦,还梦见了女人,可我的心却叫***生染红了,一直在***,在滴血。
[注释]①伊萨克·巴别尔,俄苏作家。作为随军记者他以人道主义立场和独特的心灵感悟,真切描绘了处于残酷战争中一个个具体的军人、百姓的灾难经历和内心世界。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手法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以小见大,写一位文职人员为得到哥萨克军人的认可而***死了一只鹅,但
对暴力的鞭挞却不亚于对屠***场面的渲染,读之让人心头沉重。
B.苏罗夫科夫说道:“要把真理从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挑出来别提有多难,可他
就像鸡啄米那样一啄一个准儿。”就在这一刻,“我”体会到了“革命”对哥萨克这个马
上民族的引导的力量。
C.房东太太是作为背景人物出现的,但寥寥的几笔,已见其魂灵。她说了两次“我
宁愿上吊”,两次的意味是完全相同的。
D.一心想融入歧视“臭知识分子”的哥萨克生活的“眼镜儿”,违背本性残忍地***死
了一鹅的“壮举”,可笑又可悲!
E.这次凶***换取了一张带血的门票,哥萨克们从此接纳了“我”,“我”也融入了
新的集体。
小题2:一个年轻的戴着眼镜的大学生,却“朝老婆子当胸就是一拳”,又***死一只“端庄的鹅”,这样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试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我爱不释手的文句沿着荆棘丛生的小道朝我走来,却怎么也走不到我身边”的含义。(6分)
小题4:简要概括本文男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作者是怎样塑这一形象的,请作具体分析。(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安安静静做大事
胡大白  
讲胡大白的故事,并非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1943年,日本鬼子轰炸郑州的时候,她在父母逃难途中降生。地点是座石灰窑。父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接受男女平等的新观念,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
在黄河岸边的郑州市,一座占地2106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校园里,有26000多名学子分别在52个专业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这就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 这座拥有8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学,国家从未有过投资。而拥有这一切的院长胡大白,20多年前还是病榻上的废人。
1981年,风华正茂的胡大白是母校郑州大学一名优秀讲师。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从胸闷气短中醒来的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是煤气中毒。她挣扎着要去打开房门时,却碰翻了火炉……滚烫的一大壶开水,使她成了一个重度烫伤面积达30%以上的病人。“我在病床上躺了3年,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专门读书和思考。”胡大白如今的回忆竟然带着几分眷恋。她说,“一番灵魂的挣扎之后,我想通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找到一个最适合于我能力、又是社会需要的事情做,我就会面对成功。办教育是我的强项,动乱十年的国家需要人才,我的口、脑都没有问题,我能行!”
她立即把目光投向一大批由于种种原因进不了大学校园的人。本可以靠国家工资过一辈子清闲日子的胡大白,踏上了一条健康人都难以承受的曲折艰难之路——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 30元钱印制听课证、买纸笔、刷广告,她起家了。接着是到处说好话联系听课地点、访问优秀教师、协调各个主管单位,顶住各种因为不理解带来的流言蜚语……
“从死神那儿回来的人,这些困难经受得住,惟一没有充分准备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如此之强烈,应该说,是历史推着我往前走而不能停下。”
学校很快发展成全日制脱产学校,在校人数和师资力量迅猛增长。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黄河科技院面向全省统一招生,成为我国第一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民办高校,在校生以100%的速度连年增加。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胡大白设立了河南省高校惟一人才市场,增设了市场上需要的一些新兴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培养复合型开放型人才。连续多年,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都在毕业前就被抢聘一空。
靠教育发展教育,是胡大白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的高校发展有效之路。黄河科技学院先后创办了科学研究所等8个校办产业。这些企业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力支持了学校的发展。
如今,胡大白亲手创办了大学,已经在中原大地站稳脚跟,被教育部树为全国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她本人也成为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劳动模范。
胡大白的同事们说,身为上亿元资产的拥有者,胡大白十分俭朴,一年四季,总是那几套毫不起眼的服装,如果不是她的气质言行,仅从外表,谁都会以为她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妇女。“我爱节省,也不太讲究着。”听我夸她身上的开衫好看,胡大白柔柔地笑着说,“这是两件套,我花了200元在街上买的。”
她的笑容,把衣服衬托得很美;她的笑容,让我无法看到岁月沧桑留下的任何痕迹。
“您平常总是这样安静吗?”
“我喜欢的状态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她说”,“我的静是休息,也是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才能够在处理具体工作的时候快速反应,高效运作。”看看她桌上厚厚一叠议案、建议,我想,如果没有平日深入一线的走访调研,没有长时间的深入思考,这些东西是不会有的。难能的是,当选人大代表18个年头,她总是如此。
宁静,却成就惊人事业;简洁,却又多彩——这就是胡大白。
(文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父亲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注
定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
B.胡大白从郑州大学一名优秀讲师成为拥有8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学院长,也曾经
历许多艰难坎坷。
C.作为上亿元资产的拥有者,胡大白十分俭朴,仅从外表,谁都会以为她是一位
普通的城市妇女,而她的气质言行却让她与普通的城市妇女显得不同。
D.本文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胡大白的经历,并对其性格做了简要的概括。
E.文章说“从死神那回来的人,这些困难经受得住,惟一没有充分准备的是,改
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表现了胡大白在教育上遇到的巨大困难
令她措手不及。
小题2:“讲胡大白的故事,并非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开篇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结合全文,简析胡大白是怎样的人。(6分)
小题4: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也有人说,机遇决定命运。你认为胡大白的成功是由性格决定,还是由机遇决定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行,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破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细打量”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泼辣货”。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小题1:文章第二段不属于前文所说的“写作工力”的一项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特点。B.侧面烘托的心理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肖像描写D.生动鲜活的动作描写
小题2:《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最贴切文本的意思是
A.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活的真实,同时具有文学的魅力。
B.凤姐的形象具有性格的多重性,给读者不知何为恨何为爱的联想。
C.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D.凤姐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让人恨又让人爱。
小题3:下列各项表述中与原文大意一致的一项是
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之塑造的安娜.卡利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房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时《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典型人物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典型人物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