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张伟8月13日,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张伟
8月13日,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82岁的老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
事实上,只要对这名学者的生平略作了解,我们便不会感到讶异。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
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批评者。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恶果。
在乔姆斯基看来,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择: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独立的批评者。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即使在中国之行的演讲中,他也会时不时地将话锋转回到大洋彼岸那个“强权政府”上。中国的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番我们略有些陌生的言论进行检视,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考。我想,乔姆斯基的中国之行,是促进这种思考的恰当时机。
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
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一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乔姆斯基所重视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至少,像他本人那样有品质的批评者日益鲜见。
颇有意味的是,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引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 判精神而广受美誉,如今却同样因为日渐失去这种精神而饱受批评。不知道乔姆斯基这次来访,是否能帮这所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拾回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疵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乔姆斯基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B.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像乔姆斯基那样的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C.一个卓越的批评者,可以帮助政府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D.批评者也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具有逻辑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正视自己的批评这一问题。
小题2:下列有关乔姆斯基在中国受欢迎程度“超过国家元首”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所有的批评都源于对国家和民族无私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他对知识分子的天职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以及他给批评者所需要的正确态度提供了范例。
C.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伟大的批评者,往往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D.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像乔姆斯基那样有品质的批评者日益鲜见。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曾经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认为美国人最珍贵的“民主”是虚伪的。
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
C.乔姆斯基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在当下会遭遇麻烦,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
D.乔姆斯基认为自己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因为他认为这是他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解析

小题1:B以偏赅全,原文说的是“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一些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小题1:D该项不属于原因。
小题1:B.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C混淆或然与必然,原文说的是“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会遭遇麻烦”。D.强加因果,原文中是作者的观点,而非乔姆斯基的观点。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张伟8月13日,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箭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连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问,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问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被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IrN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盂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哥,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王从 ,突然有两声山乌长呜的锐音·盈耳绕粱,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tz,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诬低7.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竞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洙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小题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小题3: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人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小题4: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老北京的门神
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
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人无数。即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此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之而到,以神佑他们平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
这些历史上的门神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中神佑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人们喜欢这种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只有贴上门神才能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得到一种让他人难以想象到的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关于“门神”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门神为祈福而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各取其名,供奉者希望从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
B.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多手持兵器,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
C.门神有前门和后门门神之别,北京住宅后门多为单扇门,只贴“魏征”一位门神。
D.住宅院落中的门神形象,多取自古典名著中那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人物。
小题2:本文认为门神是北京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北京作为数朝政治中心,政局动荡,门神文化最能体现北京百姓渴望和平、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望。
B.北京民居的门神形象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历史英雄人物,各地门神可谓应有尽有。
C.历史上,各地文人、商贾、官宦等,因各种目的纷纷涌进北京,他们带来了各地各种不同的门神文化。
D.北京百姓喜欢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他们认为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贴上门神能够得到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京的门神形象各异,风格多样,是北京作为数朝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的体现。
B.门神风俗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文化,与中国古典名著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C.随着时代发展,门神已失去了原来的“祈福”“镇鬼”等功能,而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D.门神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渴望和精神抚慰的需要。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
袁浩
①那一年的那一天,我记忆犹新。
②那一年的那一天是春末夏初,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阳光说不出的灿烂。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麦子在乡村母性的田野里一个劲地疯长。我,还有和我年岁相当的几个乡野少年聚守一起。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几个青春少年说得最多的是跟小虎队和港台流行歌曲有关的话题。《青苹果乐园》、《逍遥游》和《蝴蝶飞啊》让我们一帮青春的心灵渴望飞翔。青春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无论何时提起那段成长旺盛期的话题我们都记忆如初。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③那一年那一天的正午,母亲站在我现在应该叫故乡的小村家门口大声地喊着我的乳名。那喊声与我们正在谈论的所有事物无关。母亲的喊声将小村中的狗都给惊吠了,于是我扬了扬手,将一段白色的确良衬衫的袖子捋了捋,终于,我的手腕上显现出了那块上海牌手表,我瞟了一眼说,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家吃饭了。其实,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吃晌饭跟那块手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
④那一年那一天的中午,我回到家。父亲正在收听我家那台“樱花”牌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机里那个叫刘兰芳的著名评书艺人绘声绘色地播讲着传统评书《杨家将》。我一到家,母亲便开饭了。我,弟弟,妹妹,还有父亲,母亲,我们围坐在一起。母亲将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面条是母亲忙活了大半天亲手擀制的豆麦面,菜也是母亲冬日里腌制的咸菜。于是我们一家人就着咸菜,听着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我们每一个的嘴里都发出“吱吱”不停地吸食面条的唏嘘的声音。那一天的中午,我们一家人吃面条的声音不绝于耳,酣畅淋漓。咸菜和豆麦面条吃得我这个乡村少年鼻尖直冒汗。那声音嘈杂而馨香,那场景也已成为一幅我永世不忘的温馨画面。
⑤那一年那一天的下午,我在家实在没事,爹就让我下地给花生薅草。春末夏初,花生正在开花。花生花是黄褐色的,花生苗是绿油油的.,很是喜人。我跟在爹娘的身后,挥锄落汗。乡村里的天空最是明净,不远处还有几只斑鸠鸟在叫唤。花生地旁边的麦子即将接近熟稔的味道漫溢了过来,还有小村路口旁的老槐树上飘散着的槐花的清香。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丰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⑥日暮的时候,我荷锄而归,村道上鱼贯着我的乡邻和不同辈分的族人。田间地头农家放工的路上,其实是乡村讯息最传统最原始的交流与发布的场所。今晚的小村又要放露天电影了,这是我这样的少年走在放工之后的村道上,获取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这足以使我顷刻间化解半天的辛劳和疲惫。那一年那一天的晚饭我吃得略显仓促,因为那一晚上传出的电影里的热闹声响最是撩拨一颗颗拥有好奇之心的乡野少年。那一年那一天晚上的电影格外好看!一部叫做《少林寺》的彩色宽银幕武打片看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唏嘘不已。那一天那一晚的如水月色何时散尽我们不得而知,李连杰还有那来自远古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更是我们的最爱。一时间我们在电影散去后竟久久不愿离散,我们一个个仿佛还沉浸在一段抗暴助义历史故事和杂糅进去的少林功夫的美轮美奂、博大精深里。那一天那一晚的电影是现今我在城里的家中打开那个叫做CCTV-6的电影专题频道所永远找寻不到的一种绝妙视听盛宴。
⑦二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③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那一年那一天青春少年的清心寡欲的心态了。故乡,记忆中美好故事的背景也已成为了梦境。时光就是这么残酷地将一个人拉入尘世的风尘,逼你不得不就范。不由得又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来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⑨就这样,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被我写进了记忆,记忆也便甘之如饴。
(《散文百家》2010年第9期)
小题1:品味第③段中画线词语,指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小题2: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2)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小题3: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了一家人吃面条酣畅淋漓的场面。请赏析这个场面描写。(4分)
小题4:本文回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往事,题目也可取为“八十年代的幸福”,与本文题目相比,你更欣赏哪个?(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1分)
马拉利的账单
胡国玮
马拉利怀揣一本烫金的《鲁宾逊漂流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心跳得跟战前的鼓点一样。
“唉,还有比我更惨的吗?父母离异,自己无家可归。可怜的奶奶,不要再为我失眠了,你的马拉利长大了,你的马拉利会学有所成的,让父母们后悔去吧!可他们又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如果他们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我会在他们向我道歉前扑向他们的怀抱。”即便如此,马拉利也想过放弃,毕竟他还是一个11岁的孩子。
“前面还剩两人!”冷冷的天,马拉利手心全是汗,他心里默念:“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上帝保佑我!”
“下一位!”馆长声如洪钟。
 拉利感觉自己站在了众目睽睽的断头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焦心的事呢?
“我还没看完,我还不想——”然而《鲁宾逊漂流记》却滑到了馆长面前。
“马拉利是吧,瞧,这本书你已经借一个月了,其他人还等着看呢。”馆长的目光落在借阅卡的“借书时间”一栏,还有那个在马拉利看来最要命的数字。
它是多么明显呀,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恐怕是马拉利一生最艰难的10秒,他低着头像罪犯一样等着刽子手的屠刀。此时,玻璃窗上正照出马拉利那副缺衣少食的寒酸模样,外面是从积雪上呼啸而过的寒风,更远处是这个意大利小镇高高的灯塔,宛如一片枯黄的叶子,摇摇欲坠。
馆长似乎发现了什么,但他两次欲言又止。
“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
马拉利得救了!
三天时间过去了,强烈的负罪感在无情地吞噬着马拉利年轻的心。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斗。马拉利又来到了馆长的面前。这一次,马拉利显得更加紧张。
“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
馆长慈祥地看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学生,像在等他说出什么令他欢愉的话来温暖这个实在太冷的冬天。马拉利决定向馆长坦白一切。
“哦,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你想说什么呢?你借的书都看懂了吗?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要向老师提问。要知道,你们是小镇的希望,是意大利的希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坚强明理的孩子!”
听完馆长的话,马拉利心里有如翻江倒海,整个人像一株被注入了新生的枯树苗。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
多年后,事业有成的马拉利准备回母校了却他多年的心事。然而,馆长已经去世了。
同事在收拾馆长的遗物时,发现他笔记本里有这样一页:“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从我第一眼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那天,我读懂了你的难堪。在借书时,我让你交30里拉钱作为押金,在退我书时,你偷偷把“3”改成了“8”,变成了80里拉,这样你就可以从中得到50里拉,这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意大利的老人,我本想狠狠地批评你一顿然后把你扭送到校长面前。但我深知那不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宽容你,并决定通过这种方式长久地资助你。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今天,你以全校最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了,明天,请不要忘了回来支付你的账单。”
(摘自《读者》)
小题1:“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2分)
小题2:请你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这恐怕是马拉利一生最艰难的10秒,他低着头像罪犯一样等着刽子手的屠刀。
小题3:如果你是马拉利,看到馆长留给你的这封信后会怎么做?(3分)
小题4:阅读全文后,你最欣赏文中哪个人物?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2分)
多让一分是赢家
①《孙子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只有先保证自己不被打败,才能等待机会去战胜敌人。在拳击训练初期,一位出色的教官往往并不急于教学员怎样去击倒对方,而是让他们先学会如何不被对手击倒。而不被击倒的办法就是——让。
②李嘉诚在谈完生意签合同前总是“若有所思”。有人问他:你的头脑如电脑,你在算什么?李嘉诚回答,我在算对方的利润。如果这笔生意他挣的比较少,我就要让利。
③做生意挣钱总是多多益善,李嘉诚如此为他人着想,不是吃亏了吗?其实,李嘉诚真是具有大智慧,最终他是不会吃亏的,他懂得“换位思考”,否则不会成为亚洲首富。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因为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更有利,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有些人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不会“换位思考”,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多赚了眼前,输掉了未来。
④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成名后,一次为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他与商界对头布尔门的铁路公司掰上了手腕。双方为了投标成功,不断削价比拼,结果是两败俱伤。
⑤卡耐基于是坦诚地主动表示愿意尽释前嫌,合作奋进。布尔门狡黠地问:“合作的新公司叫什么名字?”哦,布尔门在为“谁当老大”而处心积虑!卡耐基没有犹豫,脱口而出:“当然叫布尔门卧车公司啦!”后面合作可以想象,非常愉快,互利双赢,都赚了个钵满盆满。
⑥卡耐基不愧是位优秀的企业家,为了大的目标和利益,他自己退一步、让三分,让别人先得一点名利,然后实现双赢。
⑦有一些人与周围的人关系处不好,就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事实上,“利”未必就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会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是得不偿失。
⑧谈判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全身而退;搏击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伺机反攻;生意上多让一分,可以让你财源广进;人际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左右逢源……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让,是一种哲学;让,更是一种智慧。在最关键的时候,哪怕是只多让一分就会让你成为真正的赢家。
(选自《思维与智慧》)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用来论证中心论点详写的两个事例。(4分)
小题3:从论证思路看,第④⑤段形成          论证,第⑥段是对前面两段的小结概括,得出                                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2分)
小题4:作者认为,做人处世中应具备怎样的精神?请你从积累中列举一位具备这种精神的名人和与他相关的一个事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