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 发 卡    刘永飞北风像急着进屋找什么人,它尖厉地喊叫,围着房屋一圈一圈地旋转。终于,它从窗缝和墙缝里进入,却谁也没找到,又不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 发 卡    刘永飞
北风像急着进屋找什么人,它尖厉地喊叫,围着房屋一圈一圈地旋转。终于,它从窗缝和墙缝里进入,却谁也没找到,又不肯离去,就在屋里疯窜,于是那豆大的灯光,始终飘摇不定。
哥哥身披棉袄坐在被窝里,手心握着一只红发卡静静发呆。脚那头是用被子蒙着脑袋的弟弟,身体一缩,一缩。
“冷?” “嗯。”
哥哥脱掉棉袄,盖在弟弟身上,转身吹灭灯。弟弟不为所动,身体仍是一缩,一缩。
“哥?”“嗯。”
“ 后天是二十七了。”
“ 嗯。”  ……
那天,姐姐出门时开心地对他们说,二十七是姐的生日,姐晚上给你们弄好吃的。说完,将散乱在额头的头发抿入围巾,出了门。他们记得那天的风很大,阳光从窗棂的空隙里透进来,将室内切割得凌乱不堪。
红发卡是哥哥转身叠被子时发现的,大概是姐姐围围巾时不小心弄掉的。他想到姐姐今天是戴一只发卡出去的,本想叫住姐姐,可是没有,他的脑袋一顿,笑了,笑得有些诡异。他将发卡放入口袋,他知道姐姐长大了,要是知道发卡丢了一只,不定怎么着急呢……
天亮了。
亮得有些刺眼。“下雪了,”弟弟看着从门缝里挤进来的雪说。哥哥从炉膛里扒出两块烧好的红薯,大的递给弟弟,小的留给自己。弟弟看着哥哥将红薯剥露出黄灿灿的肉来:“哥,你帮我剥,我手疼”。哥哥看了看弟弟冻得“气蛤蟆”似的手背,将自己的红薯递给弟弟,接过弟弟的剥起来。
弟弟转身去摘墙上的书包,他咬了一口手里酥酥甜甜的红薯说:“哥,我先走了。”弟弟拉门时被哥哥叫住,哥哥从抽屉里找出两根布条,将弟弟的裤脚牢牢扎紧。
你自己去学校吧,我得去给姐姐买礼物。”哥哥说完,将剥了一半的红薯塞给弟弟,又从弟弟手里取过自己的红薯,开门离去。弟弟看哥哥在雪地里渐行渐远,他吸吸鼻子,出门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哥哥径直来到村西新盖的院子前。
敲门。
门开了,开门的男人很惊讶。
“你?” “ 我是来干活的。”
“不不不,我不用童工。”
“那你哥为啥用我姐。”
男人仿佛被什么击中,身子一个趔趄,他赶紧用手扶住门框。哥哥趁机从他腋下钻过去。
快过年了,屋里一派忙碌。村里的人看到哥哥进来,都很吃惊。一会瞅他,一会瞅他身后的男人。
他拉个马扎坐下,随手拾起脚下的一把引芯,一根根熟练地往装了火药的炮筒里放。其间,男人一直没动弹,他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渐渐,孩子的手慢了,放引芯的手僵硬起来,一个引芯要多次才能放入。
“ 咋不去上学?问你呢,咋不去上学?”
“明天我姐生日。”
男人没问下去。少顷,眼泪已经流至嘴角。
“这是五块钱,给小凤随便买点什么吧。以后,离我这儿远点,危险!”
哥哥接过五块钱,迎着风雪,头也不回地朝镇上走去。
又一个清晨, 风雪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
两个一高一低的男孩,踩着过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朝后山走去。后山的一片空地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坟茔出现了。坟茔深深陷在积雪里,显得越发矮小。坟茔的顶上有一棵蒿草顽强地刺破雪的覆盖,寒风里,那业已干枯的茎在风雪里艰难地摇曳,像一只被埋在土里的小手,拼了命地在抓扯着什么。可是风过后,又静止了,仿佛什么也没抓到,依然孤零零地在那里沉默。
两个男孩来到坟茔前。 站立。
哥哥从口袋里掏出一对饱含体温的红发卡,缓缓成“八”字形摆放在坟茔上。退回原处,和弟弟双双跪倒。
“姐。” “姐。”
“ 我想你。” “我也想你。”
一阵风吹过,坟上的蒿草跳动起来,像是迎接自己的兄弟似的,戴着漂亮红发卡精灵般欢快地舞蹈。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兄弟两人的性格不同,在困难面前哥哥勇毅坚决,弟弟胆小柔弱,通过这一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人性之高贵与卑微的思索。
B.这篇小说的人物对话富有特色,虽然用语精短平淡,但是问答之间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划线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交代了红发卡的由来,又引出了哥哥为给姐姐买生日礼物而去鞭炮厂做工的事件。
D.村里的人看到哥哥进来,都很吃惊,一会瞅他,一会瞅他身后的男人。这表明村民对鞭炮厂雇佣童工现象也很愤恨,只是敢怒不敢言。
E.两兄弟失去了姐姐,鞭炮厂的男人也失去了哥哥,所以他们同命相怜,这就把小说的主题从一个家庭层面提升了到一个社会的层面。
小题2: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风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中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哥哥这一形象,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AD
小题1: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寒冬的乡村。②渲染氛围,奠定了小说悲剧的基调。③烘托了人物悲苦的命运,象征着苦难的生活。(4分)
小题1:①“静静发呆”--神态描写,姐姐的生日到了,哥哥陷入追思。②“笑得有些诡异” --动作细节,哥哥猜到了姐姐的“秘密”,心生喜悦。③“大的递给弟弟,小的留给自己”“ 哥哥从抽屉里找出两根布条,将弟弟的裤脚牢牢扎紧”--动作描写,姐姐走了,哥哥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④“渐渐,孩子的手慢了,放引芯的手僵硬起来,一个引芯要多次才能放入。”--动作描写,为了给姐姐买礼物,哥哥忍饥挨冻地做着姐姐曾经做过的工作,内心坚定又悲苦。⑤“迎着风雪头也不回地朝镇上走去” --动作描写,思念与悲怜让哥哥无比坚定。⑥“哥哥从口袋里掏出一对饱含体温的红发卡,缓缓成“八”字形摆放在坟茔上”这一动作描写,与姐姐出门时“将散乱在额头的头发抿入围巾”动作描写呼应,以这样的“团圆”与“完美”表现了哥哥对姐姐的强烈思念,凸显小说悲剧主题。
解析

小题1:A、文中对弟弟的性格没有具体描写,通过这一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人性之高贵与卑微的思索,没有根据;D、对文章主题的曲解。(5分)
小题1:小说中的“风雪”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烘托了人物悲苦的命运,每点2分,不作分析只得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小题1:每点2分,举例1分,技巧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每点答案须包括举例和技巧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 发 卡    刘永飞北风像急着进屋找什么人,它尖厉地喊叫,围着房屋一圈一圈地旋转。终于,它从窗缝和墙缝里进入,却谁也没找到,又不肯】;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学名著阅读(《家》和《三国演义》)(12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于鸣凤却是一生的最后一天了。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
B.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唬得庞统魂飞魄散。
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军计划火烧赤壁,庞统受命往曹营献连环计,没想到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巧遇徐庶,被徐庶道破机关。
C.梅主动找到瑞珏交谈。瑞珏推心置腹,表示完全理解她和觉新的爱情悲剧,梅被她的大度与善良深深打动。此后,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D.许攸劝袁绍夜袭许昌,袁绍不听。许攸夜投曹操。曹操依许攸计谋,烧毁袁军乌巢粮屯,大胜。袁绍也去劫城,却中张辽之计,曹操乘胜追击,袁军四处溃散,袁绍父子仓皇北逃。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E. 公孙瓒战败,吕布举画戟要刺,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来战吕布,接着张飞挺丈八蛇矛也上阵夹攻,两人仍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掣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吕布力穷而退,刘、关、张紧追至虎牢关下。
小题2:填空题(2分)
(1)正月初九晚上看龙灯是          主持的。他命令轿夫们端着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身上射玩龙灯的人发出哀叫,痛苦地翻滚……场面触目惊心,显示“克”字辈地主老爷们的低级、无聊、野蛮。  
(2)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的被忘却了的青春,他贪婪地读着《        》、《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
小题3: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所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件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写作能否“慢下来”?
许民彤
第二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近日开幕,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发言中表示, “我们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
  谈“放慢脚步回望从前”,其实渗透着铁凝对文学的许多深刻的感悟、思索,蕴涵着她对文学本质的生命体验,包含着以自我的文学实践得来的经验,也涉及文学写作的许多规律问题,对当下的文坛,当下浮躁、喧嚣的文学现象,也是触及许多弊端的。
  说到文学写作“放慢脚步”,需要慢下来,首先让我想到《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大文豪歌德对文学写作的一种态度。他说文学写作是一种追求质量和品质的过程,它不是依靠文学的写作的速度,依靠高产,就能完成的。他特别提到了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他那样大胆,在一年之内居然写出两部悲剧和一部小说,这怎么能不愈写愈坏,糟蹋了他那很好的才能呢?而且他像是为挣得大批钱而工作。我们并不责怪他想发财和贪图眼前名声,不过他如果指望将来长享盛名,就得少写些,多做些工作才行。”歌德所说的文学写作应该“少写些”,不就是文学写作应该“放慢脚步”,需要慢下来吗?
  所以,提倡文学写作“放慢脚步”,需要慢下来,对当下浮躁、喧嚣的文坛,浮躁、喧嚣的各种文学现象,不只是一种清醒剂,一种文学的理性、冷静的态度!记得一位西方文化学者曾经指出,在这个技术时代,我们的生活常态是紧张、急迫、匆忙、受挤压的,因为令人眩晕的速度,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生活,愈加趋向“速度化”。人们进行文学写作,只是一味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文学的一切必须服务于这种速度的快乐,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标准成了评判文学写作、文学水平、文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现速度化时代特性的文学观念、文学方式应运而生,成为文学写作的“制胜术”、“吸金术”。“快餐化”是目前阅读主流,于是,“快餐化”的文学写作成了这种阅读的主要来源。正像有的文学批评家指出的目前存在的一种严重的文学泡沫现象时所说:“一些所谓的作家不动脑,几个人坐在一起,开个会,东拼西凑就成书,这样对不起读者。”还有就是,一些文学写作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一些作家或以“明星作家品牌”的形式,或以“写作团队”的形式,形成了文学生产的产品线、流水线,文学的生产和制作日趋类型化、标准化,为了这些文学的行销、印数和畅销,就需要快速、需要速度,结果原本是触及生命感动、心灵诉求、灵魂震撼、思想升华的文学写作,竟变成了一种需要速度、需要类型标准、纯粹技术化的活动。
  在这个新的世纪,信息的洪流奔涌而至,人们比任何别的时候都更容易将智慧与知识,知识与信息混淆起来,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式来解决人生的问题,用娱乐的方式来对待精神的问题,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也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彼此对立,又互相渗透,构成着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作为一个生活在今天的写作的人,我们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回望心灵的能力……所以,提倡文学写作要“放慢脚步”,要“慢下来”,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小题1: 下列对当今文学创作愈加趋向“速度化”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时代是一个技术时代,紧张、急迫、匆忙、受挤压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B.一些进行文学写作的人,一味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
C.文学创作不再是触及心灵的文学写作,而变成了一种需要速度、需要类型标准、纯粹技术化的活动。
D.在信息社会,人们解决人生的问题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式,对待精神的问题更倾向于用娱乐的方式。
小题2:下列表述不属于“文学泡沫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雨果大胆地在一年之内写出两部悲剧和一部小说。
B.一些人以追求速度、追求流行为标准评判文学写作、文学水平、文学质量。
C.一些徒有虚名的作家不认真思考,几个人开个会,东拼西凑就写成了一本书。
D.一些作家或以“明星作家品牌”的形式,以“流水线”形式生产文学作品。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提倡文学写作“慢下来”,实际上是希望当今的文学工作者少写些,多回望从前,回望心灵。
B.文章引用歌德批评雨果的一段话,意在批判雨果过于注重对金钱的追求,贪图眼前的名声。
C.文学写作快餐化导致快餐化阅读成为当今阅读的主流。
D.提倡文学写作“放慢脚步”,对当下文坛一些浮躁、喧嚣的文学现象,不是一种清醒剂,而是一种文学的理性、冷静的态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未知难度:未知| 查看答案
以下是鲁迅小说《祝福》开头的景物描写,对其余作用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示出将到年底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就是一声钝响,是送灶神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空气里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交待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C、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乐心情。
D、表现“我”对故乡的深沉的感情。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大江南北
吴冠中
杏花春雨,江南是我的故乡。在北京住了三十余年了,依旧恋念着故乡,总说江南好。多次,刚过春节,北国冰封,人们还在溜冰的季节,我便收拾去江南写生的画具了。“太早了,南方也还冷着呢,等到四五月份春暖花开的时节去多好!”邻居们都这样劝我。我有我的所恋,我一味追求:柳梢初冒新芽,尚未吐叶,疏疏的枝条随风飘摇,远远看去,通体呈现着朦胧的半透明的冷灰色调。这时候,春水微绿,远山偏青,湿润的堤岸带着褐色,彼此间的色彩融洽和谐,都很谦虚,谁也不欺压谁。白墙黑瓦的江南人家就散落在这宁静和谐的水乡里,显得分外醒目。这里、那里,像镶嵌似的点缀了浓重鲜艳的彩点,赤、橙、黄、绿、青、蓝、紫,是田间的姑娘,是晾晒的衣裳。由于在整体银灰调环境中占面积极小,是色彩的浓缩点,所以鲜艳的色彩也不会刺眼,这是色彩效果的规律。待到垂柳浓荫的五月天,处处绿树成团,青草如茵,红花簇簇,又别是一番打扮,但不是我所追求的对象了。我穿着厚棉衣离开北京,其实并不算太早,一夜醒来,窗外已具青绿意味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我甚至有些着急了。我要赶在春风之前,仔细观察她是如何染绿了江南岸的。她用笔轻巧而隐蔽,三天、两天,甚至每天每天,江南岸的色调缓慢而迅速地递变,人们未及察觉,往往过了一个星期,才惊讶杨柳绿了!桃花开了!流光容易把人抛!我的青春早被流光抛去,只忙于捕捉那流光中瞬息消逝的早春天气了!
回忆20世纪50年代初到北方时,过了长江便渐渐进入漠漠平原,林木稀疏了,树叶也不很绿了,同那黄灰溜溜的土壤一样显得没有精神。啊!真单调。尤其沧州一带,极目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立即使我想起充军中的林冲,他那可怜的草料场又在哪里呢!村庄吗?太不起眼了,那泥墙泥顶或灰顶的房舍与土坡泥埂混成一片,虽各有起伏,远远看去也难分是坡是屋,因为房屋外墙几乎都不露门窗,像长年闭着眼睛在打瞌睡,看不清它们的面貌。数十年,生活在干燥、晴朗的北方已数十年。尘土、黄沙的袭击替代了拂面的春风;粗笨的大车在干涸的河床里颠来簸去;直线上下的峭壁寸草不生;大平原,一望无际到天涯不见一户人家。这些是单调吗?数十年的相熟相亲,不单调了,是单纯,是质朴,是大气磅礴的粗犷之美,何必执意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娟秀呢!确乎,我是一个南腔北调之人了,爱上了北国的统一基调银灰调,我竭力吸取这银灰色的调揉入江南水乡的画面中去,否则感到江南鲜明的色相易流于甜腻。
年年复年年,我奔驰在大江南北,眼看着江南江北都在不断地变,究竟哪边将更富饶,难说呢!我还记得早年夜间过江坐渡轮及换车的情形,曾使我畏惧南去,尤其是拖着笨重的画具。今天当我在卧铺车厢中听着列车轰轰隆隆过大江,感到分外轻松,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南下是回来,北上又是回去,我永远在母亲的怀抱之中,伟大的母亲!
小题1:作为画家,作者偏爱江南早春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5分)
小题2:文章说春风染绿江南,“她用笔轻巧而隐蔽”,“轻巧”和“隐蔽”各指什么?(4分)
答:轻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隐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结合文中划线句,说说作者具有怎样的艺术追求。(5分)
小题4:文章结尾写卧铺车厢中的“我”“感到分外轻松,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你是怎样理解作者这种感受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