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风 铃/刘国芳兵回家探亲时,小琪抱一个孩子来看他,兵屋里一屋子人,很热闹,小琪进来,把一屋子的热闹熄灭了。旋即,众人离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风 铃/刘国芳
兵回家探亲时,小琪抱一个孩子来看他,兵屋里一屋子人,很热闹,小琪进来,把一屋子的热闹熄灭了。
旋即,众人离去。
一屋子只剩下兵和小琪,还有那个抱在小琪手里的孩子。相对无言。
良久,小琪开口说话了。“我对不起你。”
兵无言。
小琪说:“是母亲逼我嫁给大狗的,他有钱,给了聘礼两万块,我不嫁母亲跳了两次河。”
兵无言。
小琪说:“我是爱你的,一直爱你,我也知道你喜欢我,你还同意的话,我跟大狗离婚,跟你结婚。”
兵无言。
小琪见兵不说话,出去了,俄顷,小琪走了回来,她手里除了抱着一个孩子外,还多了一只风铃。
小琪说:“这风铃是你以前送给我的,这两年我一直把它挂在门口。”
兵看见风铃,开口了。“你现在来还我风铃,是吗?”
小琪摇头。“我刚才说了,你还同意的话,我跟大狗离,跟你结婚。这事,你不要急于回答我,你考虑,同意的话,把风铃挂在你门口,我看见了风铃,会来找你。”
小琪说着放下风铃走了。
屋里剩下一个兵。
兵呆着,许久许久,后来兵拿起风铃,在手里晃动,于是有丁零丁零的声音在屋里响起,小琪住在隔壁,听得到风铃声,她跑出来,抬头往他门口看。
他眼里潸然泪下。
兵回部队时,也没把风铃挂在门口,兵把风铃带走了。回连队后,兵把风铃挂在营房门口,是大西北,风大,风铃整天在门口丁零丁零地响,兵没事时,呆呆地看着,还说:“小琪,我把风铃挂在门口了,你看到了吗?”
军营里挂一个风铃,起先让兵们觉得好玩,久了,兵们烦了,觉得丁零丁零的声音很吵人,于是让兵拿下,兵拿下来,把风铃放好,但没事时,兵会把风铃拿出来,兵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坐下来,然后把风铃在胸前晃动,让风铃丁零丁零地响,还说:“小琪,我把风铃挂在心口了,你看到了吗?”
小琪看不到,兵把风铃挂在心口也罢,门口也罢,小琪都看不到,小琪只看得见他的家门口,那儿没有风铃。
两年后兵退伍了。
这回,小琪没有来看兵,兵问人家,小琪呢,怎么不见,人家说小琪老公找一个更年轻的女人,把小琪离了。
兵沉默起来。隔天,兵把风铃挂在门口。
小琪没来。
兵便看着风铃发呆,在心里说:“小琪,我把风铃挂在门口了,你看到了吗?”
有风吹来,风铃丁零丁零地响,兵听了,又在心里说:“小琪,风铃在响哩,你听到了吗?”
小琪听到了,也看到了,但她一动不动抱一个孩子坐在屋里,没出来。
隔天,兵找上门去。
兵去之前,把风铃取了下来,然后放在胸前,同时用手晃动着,于是在风铃丁零的响声中,兵走进了小琪屋里。
小琪见了兵,把头勾下,然后说:“我现在被人遗弃了,你还来做什么?”兵说:“来告诉你,我不但把风铃挂在门口了,还挂在心上了。”说着,兵又把手中的风铃晃起来,抱在小琪手里的孩子,4岁了,会说话,听见风铃响,孩子把一只手伸出来,还说:“妈妈我要。”(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琪抱着孩子来看兵时,热热闹闹的一屋子人旋即离去,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故事的展开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波澜有起伏的。
B.小琪对兵仍然有深厚的感情,说“我跟大狗离婚,跟你结婚”,而兵也知道这是小琪的安慰话,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门口没有风铃”。
C.兵回部队后,把风铃挂在营门口,兵们由开始的喜欢到后来的厌烦,说明他们并不知道这只风铃身上所寄寓着的兵对小琪的爱与思念。
D.小说以4岁的孩子听见风铃声,伸出手说“妈妈我要”作为结尾,避开了直接的交待,而借孩子天真的话,含蓄委婉的预示了两个人未来。
E.这篇小说以人物语言描写见长,虽然没有任何心理活动的描写,却能通过简短的对话传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小题2:小说开头部分三次写到“兵无言”,请谈谈你对这三处“无言”的理解。(6分)
小题3:写出小说中“风铃”在“兵”与“小琪”情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6分)
小题4:有人说,小说兵在真爱面前过于软弱,他的无言与沉默,险些丢了自己的真爱;还有人说,兵经历了一次情感与理智的痛苦冲突,演绎了一份可赞可叹的人间真爱……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1.对“对不起”自己的恋人不想说出责备的话;2.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只有痛苦地默默地承受;3.自己是爱小琪的,但此刻表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无言。
小题3:1.风铃是两个人感情的焦点;2.风铃是两个人情感发展的线索,推动小说情节发展;3.暗示着两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
小题4:兵在真爱面前,虽无言,却从未放弃,他始终把这份爱放在心里,成为了这份爱的忠实守护者。他的爱,是深沉的,令人感动的。(结合原文,言之成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理解、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作品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本题中,B项的错误在于:说兵认为小琪离开大狗跟兵结婚的话只是是不可能的的说法无根据,E项错误在于:这篇小说不是以对话描写见长,而是以人物的行为动作和心理活动见长。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认真领会“兵”此时此地的真实感受。第一个“兵无言”,是在抱着手里的孩子对兵说“我对不起你”时,这时的“兵”对自己的恋人不想说出责备的话。第二个“兵无言”,是表现“兵”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只有痛苦地默默地承受,不愿再说什么。第三个“兵无言”,表明“兵”是爱小琪的,但此刻表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无言。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风铃’在‘兵’与‘小琪’情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语进行分析。可以从风铃在两人感情经历中的作用和对情节是否有推动作用以及是否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对于“兵”是不是软弱,是不是演绎了一段可赞可叹的人间真爱,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答题时一定要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不可含糊;一定要结合原文谈出根据,不可脱离文本夸夸其谈。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风 铃/刘国芳兵回家探亲时,小琪抱一个孩子来看他,兵屋里一屋子人,很热闹,小琪进来,把一屋子的热闹熄灭了。旋即,众人离去】;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神秘的玫瑰
[美]艾尔·科丹
有一段时间,每星期六的晚上詹姆斯都要给卡洛琳·威尔弗小姐送去一朵玫瑰。无论刮风下雨,都会送达。
那朵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每个周六晚上,詹姆斯从店主奥森老爹的手里接过包装好的玫瑰,就跳上自行车,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到卡洛琳小姐的手上。
詹姆斯是一个13岁的男孩,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都会到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然而,从第一次给卡洛琳小姐送玫瑰花开始,他就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老爹,我想您忘记放送花人的名片了。”当时,他这样说道。
奥森老爹盯着詹姆斯说道:“没有名片,小伙子。而且,送花人要求保密。所以,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起这事。”
詹姆斯对奥森老爹的话虽然感到很纳闷,但有人给卡洛琳小姐送花,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全镇的人都可怜她。大家都知道她被人抛弃了。
卡洛琳小姐与杰弗里·班尼已订婚多年。杰弗里在大城市某医学院读书很多年,她在家一心一意等着他。然而,杰弗里毕业后,却和他的同学克里斯汀·马洛结了婚。詹姆斯见过克里斯汀,的确很漂亮。
其实,卡洛琳小姐长得也不丑。然而被杰弗里抛弃后,她就足不出户。她不再参加那些她喜欢的活动,甚至也不到教堂弹风琴了。
詹姆斯也很可怜卡洛琳小姐,他希望这神秘的玫瑰能带给她新的希望。然而,当詹姆斯把第一朵玫瑰送到她家时,除了有点惊讶,她没有任何的反应。她的样子也让詹姆斯吓了一跳:脸色苍白,头发凌乱。
不过,詹姆斯相信玫瑰花能重新给卡洛琳小姐生活的勇气。果然,在第四次送去玫瑰花时,卡洛琳小姐很快就开门了。詹姆斯知道她一定在等着他。她的脸颊已经恢复往日的红润,头发也不那么乱了。
在送去第五朵玫瑰花后,卡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她的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她昂首挺胸,对坐在前排的杰弗里和他的妻子连看都不看一眼。“真是一位勇敢、有骨气的姑娘。”在场的家庭主妇们轻声慨叹。
詹姆斯仍然在每个周末的晚上送去那朵最好的玫瑰花,卡洛琳小姐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詹姆斯明白,是这朵神秘的玫瑰给了她自豪,让她觉得仍然有人珍惜她,爱怜她。
然而,詹姆斯要跟随家人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他有些不舍。他还想继续给卡洛琳小姐送玫瑰。奥森老爹告诉他,他会找人代替他给卡洛琳小姐送花的。在最后一个送玫瑰花给卡洛琳小姐的晚上,卡洛琳小姐领着詹姆斯来到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美的帆船模型。“这是我爷爷的。”她说,“我送给你。詹姆斯,感谢你给我带来了那些玫瑰,带来了快乐。”顿了一会儿,她拿起玫瑰花,继续说:“这朵花让我期待星期六的晚上,快乐的星期六晚上,它告诉我有一个人跟我一样寂寞……。”
詹姆斯骑车回到花店,做了一件他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他打开奥森老爹的抽屉,找到了一个文件夹。文件里有他想要找的东西。那是一张奥森老爹记录顾客的信息的清单:杰弗里·班尼,52朵红玫瑰,每朵1美元,共计52美元。已全部预付。
原来如此!詹姆斯暗忖道。
10年后,詹姆斯再次回到奥森老爹的花店。一切都没变。詹姆斯跟奥森老爹聊了一会儿,随后问:“卡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
“卡洛琳小姐?”老爹点点头,“哦,她嫁给了一个药店老板。那人心地很好。他们生了对龙凤胎。”
“我真为卡洛琳小姐感到高兴。不过,我想那些玫瑰花不是他丈夫送的吧。”詹姆斯笑着说道。老爹看着詹姆斯。詹姆斯想让老爹知道其实他很精明,继续说:“你猜,如果班尼太太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情人,会不会跟他大闹一场呢?”
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说:“詹姆斯,看来你并不聪明。送花的不是杰弗里·班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事。” “那会是谁?”詹姆斯瞪大了眼睛。
奥森老爹拿起一朵红玫瑰闻了闻,说:“一位太太。她说她不能坐视卡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自己。是的,送花的人是杰弗里·班尼的太太克里斯汀·马洛。”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17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送花人对奥森老爹保密,所以他无法告知詹姆斯送花人是谁。这样写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读下去,一探究竟。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詹姆斯一直不知道送玫瑰事情的真相,也不知道他离开10年以来卡洛琳的情况,所以叙述属于有限视角。
C.詹姆斯是线索人物,将故事内容串连起来,见证了玫瑰的神奇作用;他的好奇和追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D.卡洛琳有一段时间每周六都收到了玫瑰,她知道送花的詹姆斯跟她一样寂寞,她期待星期六能收到玫瑰,在期待中感受到了快乐。
E.插叙卡洛琳的婚恋往事,巧妙地交代了卡洛琳、杰弗里·班尼和克里斯汀·马洛三人的关系,并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小题2:画横线的“詹姆斯骑车回到花店”一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的克里斯汀·马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人性之美,请结合小说中的卡洛琳小姐、詹姆斯和奥森老爹,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现在,音乐与文学始终如两支根茎相连的双生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有些曲目是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的。而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16 世纪末,意大利弗洛伦萨的艺术家认为,复调音乐的多声部织体严重阻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出复兴古希腊的悲剧的艺术主张。于是出现了一批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这是音乐史上重要的一步,当然这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文学密不可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异彩纷呈,偶然音乐、概率音乐、具体音乐、简约音乐等,各种难以归为某一流派的音乐大量涌现。现代派音乐作品中有一首著名的《4分 33 秒》,作曲家约翰·凯奇让演奏者走上台,翻谱,静坐,下台一共经历的 4 分 33 秒,由“无声的音乐”引导观众注意周围一切响动而形成“有声的音乐”,而每人心中的音乐也不同,更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这些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二战后,西方的物质文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文明的危机,这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也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音乐和文学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下,更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作出了他的《前奏曲》。
西方如此,在东方,音乐与文学则更是不可分割。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时期思想活跃,最为著名的则是儒、墨、道三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就是“倡乐”和“非乐”。“倡乐”的代表为儒家,孔、孟、荀三人都有自己“倡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而“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这种乐器在这时已经受到了格外的推崇,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最为有名的为曹植、嵇康、阮籍三人。“缘情度曲”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两宋时的周邦彦、姜夔可谓之代表。这时的音乐对于他们已不仅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小题1:下列关于“西方文学与西方音乐”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对音乐和诗歌的强大影响,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
B.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异彩纷呈,各种音乐大量涌现,很多都难以归为某一流派。
D.现代派中有一首著名的音乐作品《4 分 33 秒》,这类有声的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
B.“倡乐”的代表为儒家,“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倡乐”和“非乐”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音乐思想,二者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其中曹植、嵇康、阮籍三人最有名,“缘情度曲” 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
D.两宋时期的音乐对于文人已不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战后的西方文学作品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西方某些现代派音乐作品也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
B.16 世纪末,在弗洛伦萨艺术家的艺术主张下出现的一批歌剧取材于希腊神话,音乐的这一重要发展同文学密不可分。
C.《前奏曲》的创作印证了,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音乐和文学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D.音乐与文学都是人们抒发感慨的艺术方式,二者就如同两支同根而生的双生花,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图瓦(节选)
〔法〕莫泊桑
图瓦中风瘫痪了。人们把这个大胖子的床安置在酒店隔扇的小屋子里。图瓦的朋友每天下午都来到这个大胖子的床前跟他聊天,玩骨牌。
不过图瓦婆婆不能容忍她的肥胖的懒丈夫在床上玩骨牌散心解闷,只要一看见他们的牌局开始,就怒气冲冲地跑进来,掀翻牌桌。她说光养着这个一事不做的胖废物蛋,已经够受的了,她不愿意再看见他还像从前那样找乐子。
奥尔拉维尔觉得她狂怒很好玩,常常要故意逗弄她一番。
“喂!老婆婆,你男人老待在床上,热得跟烤面包的炉子一样,要是我,就叫他孵鸡蛋。”
她一下子愣住了,心想他是在跟她开玩笑。他接着说下去:“哪一天我叫母鸡孵蛋,哪一天我就在他这条胳膊底下放五个,那条胳膊底下也放五个。一样能孵出来。这样就给你添了一窝小鸡。我的老婆婆!”
老太婆目瞪口呆,她问道:“这能行吗?”
“为什么不行呢?既然在一个暖箱里也能孵出小鸡来,当然就可以在一张床里孵啦。”
这番道理深深打动了她,她气消了,心里想着这事,走开了。一个星期以后,她兜了满满一围裙的鸡蛋,走进了图瓦的卧室,说道:“我刚把黄母鸡和十个鸡蛋放进窝。这是给你的十个。你要留神,别压碎了。”
图瓦十分惊慌,问道:“你要干什么?”她回答:“我要你孵鸡蛋,你这个废物。”
他先是大笑,后来因为她一个劲儿坚持,他生气,反抗。可是老太婆勃然大怒,说:
“你不给我孵小鸡,就甭想吃脍肉。咱们走着瞧吧。”
图瓦被制服了,他不得不孵鸡蛋,不得不放弃玩骨牌,不得不放弃任何活动,因为他每次压碎一个鸡蛋,老太婆就要凶狠地断绝他的饮食。
他每天躺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两条胳膊跟翅膀似的微微抬起,就这样用身子暖着白壳里的鸡胚胎。
他连说话也压低了声音,好像对声音也跟对动作一样感到害怕;现在他对那只孵蛋的黄母鸡颇为关心,它在鸡窝里进行着和他一样的工作。
那老太婆是看完了她的母鸡看她的汉子,看完了汉子又回去看母鸡,来回走个不停。脑子里没有别的念头,一心只想着正在床上和鸡窝里成熟着的小雏鸡。
当地知道这故事的人走来打听图瓦的消息,他们蹑手蹑脚走进屋,很关心地问道:
“怎么样?行吗?”
图瓦回答:“行倒是行,不过我难受得很呢,这分儿热啊。浑身上下好像都有蚂蚁在爬。”
可是一天早上,他的老婆非常激动地走了进来说:“黄鸡孵出了七只。有三个蛋是坏的。”
图瓦觉得心跳了。他呢,他能孵出几只?
三点钟左右,图瓦睡着了。他现在白天里也要睡半天觉。他右臂底下忽然有一阵不常有的痒痒,把他惊醒。他赶紧用左手去摸,摸着了一只遍体黄茸毛的小动物,在手里乱动。
他激动得大声喊叫,同时放松了小鸡。小鸡就在他的胸口跑起来。喝酒的客人都跑了进来,挤满了屋子。老太婆小心翼翼地捧出缩在丈夫胡子底下的小动物。
谁也不说话了。那是在四月里,天气很热。窗子开着,传进来黄母鸡咯咯叫声,它在召唤它的刚出世的小鸡。
图瓦又是激动,又是忧虑,又是焦急,浑身不停地出汗,他低声地说:“右胳膊底下现在又有了一只。”他的老婆赶紧把她那又瘦又大的手伸进了被窝,像收生婆那么小心谨慎地抓出了第二只小鸡。乡亲们都要看看。大家把小鸡传来传去,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好像是一个稀罕东西似的。
后来,四只小鸡同时钻出了蛋壳。从在场的人中间发出了一阵嗡嗡的吵闹声。图瓦露出了微笑,他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对自己这样奇特的父亲身份开始感到骄傲。无论怎么说,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大常见的。他真是个不寻常的人,一点也不假!
他大声宣布:“一共是六只。洗礼可就热闹了!”观众中间响起了一阵大笑。店堂里挤满了人,还有人在门口等着进来。“瞧,又是一只!”图瓦喊道。
他弄错了,不是一只,是三只!这是一个大胜利!最后一只到七点半钟破壳而出。十个蛋一个也没糟蹋。图瓦不但得到了解放,还感到十分光荣,快活得简直发了疯,他吻着这个脆弱动物的背,差点儿用嘴唇把它闷死。他要把这一只留在床上,留到第二天,可是老太婆不管丈夫怎样哀求,也不肯答应,还是把它像其余的小鸡一样带走了。
注:图瓦婆婆,图瓦的妻子,专长养鸡,大户人家的宴席不能没有她养的鸡。她十分看重养鸡换取的金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讲述了图瓦孵小鸡的故事,语言朴实自然,刻画人物惟妙惟肖,情节生动曲折,主题耐人寻味。
B.图瓦和朋友们玩骨牌,图瓦婆婆就怒气冲冲地掀翻牌桌,这表明图瓦婆婆勤俭持家,不能容忍安逸、懒散的耿直性格。
C.由起初惊慌、反抗,到第一只小鸡孵出后的激动、忧虑到更多小鸡孵出后的骄傲、快活,完整地表现出图瓦心理变化的过程。
D.作者只是讲述了“男人孵小鸡”的故事,对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图瓦,还是图瓦的妻子,并没有表示出鲜明的褒贬态度。
E.小说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刻画了一对平庸的小人物夫妇,平中见奇,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2)小说中有不少当地人关心图瓦孵小鸡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小说中图瓦婆婆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读莫泊桑的作品,“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①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②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③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④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⑤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⑥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⑦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⑧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B.“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C.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D.“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的精神。
E.“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小题2:“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个词语?(6分)
小题3: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括。(6分)
小题4:文中的第②段中“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这一段文字语意丰富。谈谈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就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蛾。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脉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力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作品的标题“永恒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能够理解为许多人的心灵之门。“永恒”,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永远地被隔断开来,也可理解为作品更深刻的含义——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可以打开,也可以封闭的隔阂。
B.本文是以小院人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的:起头,热烈恳切盼愿郑、潘二人能发生感情;接着,对二人的缺乏温情暗示缺憾与同情;最后,许多人看见隔墙上的门,为郑潘二人黑暗“私下勾结”而倍感愤激。
C.小说结尾以“一扇画在墙上的门”戛然而止。从写法上可见其简约含蓄之妙,从主题上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虚伪感情的强烈讽刺。
D.有文艺评论家说:“在一部诗剧中,要是咱们看见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肯定是会在后面的戏剧的情节入耳到这支枪响”。《永恒的门》中,画师屋内那只老式的花竹书架即是如许一支“枪”。
E.小说最后写许多人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插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傲然怒放。我们根据作品内容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这是潘雪娥迟来的表白。作品结局安排这样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于有情人的祝愿。
小题2:联系全文,简要说明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小题3: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归纳。(5分)
小题4:小说以“永恒的门”为标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7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