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9 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关于《声声慢》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诗人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全词抒写了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
B、叠词的运用是本词的一大亮点。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把诗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
C、本词语言含蓄典雅。诗人选取了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抒写内心的忧伤,似是信手拈来,实则精雕细琢。
D、全词借景抒情,透过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景象, 表现诗人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
2、下列诗句与例句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C、凭阑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答案
1、C
2、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①阁着:含着。②痛煞煞:痛苦到了极点。
(1)请说出“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曲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离别的主题的?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阅读唐代严维《丹阳送韦参军》,请你体会并分析“秋”字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②丑奴儿:即《采桑子》。 ③层楼:高楼。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山 行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 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 不惜相随入岛云。
①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山间村落:枥木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有一条溪水流过,被几户人家共同分享着。
B、颈联写村民如何烘茶和抽茧,茅舍飘出蒸茗的气味,隔着竹篱传来缲丝的声音,从而表现了山村农民生活的艰辛凄苦。
C、尾联写诗人行走在山路上,邂逅了一位卖药材回来的人,最后随同这位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了。
D、末句的“不惜”是抒情的关键:山村风景已然如此明丽,那么山中的景色应该更为迷人吧!这样的结尾使感情更加深蕴而隽永。
③这首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