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有 “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了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的主旨。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
                                                                                            
答案
1.B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1.王安石曾写过《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鲍照诗中梅花的品质和王安石《梅花》诗中所说的“暗香”,是否有共同点?为什么?
                                                                                      
2.试将鲍诗《梅花落》和王诗《梅花》作比较,简要说明二者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辛夷坞
王  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此指傍晚。②这两句的意思是,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从竹林回家;渔舟顺流而下,莲叶便摇动起来。③随意,任凭。
1.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都突出了一个“静”字,请仔细品味这两首诗的意境,并分析:你认为哪首诗更“静”?为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每当北风吹来,尘土遮天盖地,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B.这首诗把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前两句是“情境”,后两句是“物境”,而“意境”已含在四句之中,在细微之处融于一炉,可谓脍炙人口。   
C.这首诗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至于怎样生擒敌酋,残敌如何逃窜,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这首诗善用衬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运用了反衬,是色彩反差,借景衬人。
2.“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游终南山
盂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注,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景:日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游络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B.三、四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 “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D.结尾两句紧承五、六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2.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