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⑴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⑵“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3)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⑴ 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⑵ 描写了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3) 采用了反衬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位出游的主人公从舟中远观到了一派壮美幽丽之景。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感觉自己已是孤单一人行走在江中,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外。
解析
小题1:(1)采用白描手法:写春天美景,春水、云天、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这些都是游子从舟中的远观之景。(2)描写角度: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小题2:别人的离别是短暂的,而我远走他乡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小题3:乐景写哀情(反衬)。写春天美景,春水、云天、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孤单、漂泊、寂寥成了对比,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美景哀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中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主张用新题材创作乐曲和诗,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包括《卖炭翁》,李绅的《悯农》二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B.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喜剧《悭吝人》塑造了答尔丢夫这个著名的吝啬鬼形象。
C.《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D.“三曹”指的是汉末曹操及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三苏”指的是宋朝的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他们在诗歌和散文上各有成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此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心中之“喜”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