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5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对妻子的美好形象各采用了什么不同的写法,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情感。(5分) 
                                                                         
                                                                          
答案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评分标准:本题5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表达1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 (评分标准:本题5分。写法、情感各2分。表达1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情感表达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情感表达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称。②赊:疏阔意。
⑴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⑵黄昇《花阉词选》录该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桃花溪
张旭①
隐隐飞桥②隔野烟,石矾③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④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张旭:唐朝苏州吴人,擅草书,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颇有遗世之风,世号张颠。②飞桥:高桥。③石矾:河流中露出的石堆。④洞: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诗中“隐隐飞桥隔野烟”中的“隔”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玉阶怨(李白)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一、二句所选意象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共3 分)
答: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两首诗都写了     ,表达了人物     之情;“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写      ,      ,      。(共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
上了一层冷寂悲凉的气氛。
B.五句中“独沉久”三字写自己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六句中一个“愧”字流露出自
己处境困窘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了诗
人的达观情怀。
D.全诗描绘画面由远及近,由物到人;题目虽有“喜”字,但诗中却喜中含悲,悲中有喜,
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与外弟的情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2.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