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思贾 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小题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小题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小题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青青,柳色嫩黄;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3分)
小题1: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 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思贾 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小题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1)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呜。(白居易《琵琶行》)
(4)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5)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6)而世之             ,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3)题。(17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3).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  200字。(10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多情自古伤离别,__          __。(柳永《雨霖铃》)
(2)___         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人有悲欢离合,__           __ 。(苏轼《水调歌头》)
(4) __           __ ,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5)复行数十步,__           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__           __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此情无计可消除,__           __  ,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 __           __ ,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8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小题1:本诗与《                     》一文中“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小题2:结合诗意,对“南邻”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邻”锦里先生是个头戴“乌角巾”的乡里人
B.“南邻”一家人辛勤劳作,家庭不富却和乐知足
C.鸟雀台阶啄食不怕人,表明“南邻”家少有访客
D.江村、野渡、翠竹,“南邻”家周边环境如世外桃源
小题3:请从“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4分)
(注)虚实相生:逼真描写的“景、形、境”为“实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虚境”。——出自《文学意境的特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雨睛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
苏轼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
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
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   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