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寄陈伯玑金陵王士禛东风着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注: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址在今江苏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寄陈伯玑金陵
王士禛
东风着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注: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在金陵附近。作者当时在扬州为官。
小题1: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试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4分)
                                                                         
小题2: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感情,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答:“东风”情意绵绵地吹拂着青青的“杨柳”,对友人的绵绵情意也寄寓在这“东风”和“杨柳”之中,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还原诗境2分,表达的情感2分。)
小题1: 答1、借景抒情。作者描绘东风、杨柳这些代表优美春光的典型景物,正衬出与友人的美好情谊及其给予心灵的慰藉,同时反衬出思念之深切。一江春水,潇潇春雨的景致,也烘托出诗人的怅惘之情及对友人的思念。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对于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寄寓在东风、杨柳、隐隐笛音、潇潇春雨等景物之中,深沉的情感与清丽而优美的景物融为一体,蕴意绵长,言近旨远。
3、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和煦的春风情意绵绵地吹拂着青青杨柳,在这柔柔春光中,绿意铺展开来。优美的景致反衬出思念之情的忧伤,而这忧伤中又带着丝丝甜意,这真是“甜蜜的忧愁”。
4、烘托渲染。东风杨柳等景物渲染出一种美好的氛围,绿满天涯的景象更是烘托出一种旷远的境界。笛音袅袅,春雨潇潇,春水涣涣,江流渺渺,作者对于友人的那种绵绵脉脉的情谊对景物的渲染更加委婉动人。
5、象征。杨柳历来是传统文化中的寄寓情思之物,“梅花落”之类的笛音也常用来表达相思相忆,“杨柳”“残笛”实际是情谊的象征。
6、虚实结合。第一句实写眼前春风吹拂杨柳的情景,第二句由实转虚,想象春风将绿意染上了芜城亭桥之上,从而引发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第三句写折柳是实事,写寄怀又是虚情;第四句写隔江吹来的飘渺笛音,又将想象着于实景之上。综其笔法,作者将虚实结合的技巧运用到了极致。这正是少为现代人关注而恰为古诗人娴熟运用的一种写作技巧。7、想象。参见“虚实结合”。
8、拟人。春风着意,杨柳寄怀,皆为拟人笔法。
9、用典。杨柳、折柳即为用典。
此答案仅供参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寄陈伯玑金陵王士禛东风着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注: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址在今江苏省】;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小题1: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从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小题1: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地历史沉思。
B.胡诗称颂周瑜运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敌军,表达了无比的仰慕之情。
C.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教训。表面假设二乔被困,实质是在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接着通过渲染烘托,极力写战争场面之酷烈,使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区别何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每题2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选出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B.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D.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小题2:选出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境特征相近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B.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C.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小题3:选出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所运用的抒情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D.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课外古诗鉴赏(6分,每题3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景象特点:                                        (2分)
作用:                                            (1分)
小题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手法:             (1分)
好处: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折 桂 令 • 微 雪
无 名 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①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②不够烹茶。
注:①蠹:蛀虫;蛀蚀,损害。  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曰:“党家应不识此?”姬曰:“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小题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小题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 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