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8分)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 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古代诗歌阅读(8分)
诣红楼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 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小题1: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请找出三、四句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妙在何处?(4分)
答案

小题1:(4分)“倚”,“依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小题1:(4分)细节:觅户钩(1分)。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3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解释字义“倚”是依偎之意,再结合诗句分析拟人手法,再回答情感“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
小题1:此处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是“觅户钩”,写出了诗人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再回答情感——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
核心考点
试题【古代诗歌阅读(8分)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 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小题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别刘原父
宋祁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到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①兰桡:划船的桨
小题1:词的下阕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请简要说明。(5分)
小题2:结合整首词谈谈词人用哪些手法表现了自己思想情感的变化。(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乌夜啼 
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注】陆游在孝宗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岁时,买宅于山阴(今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次年罢隆兴通判时,入居于此。西村的居宅,依山临水,风景优美。
小题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具体分析说明。(5分)
小题2: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人物心情的动词?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些动词要表现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及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现代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不幸的命运中都表现了小人物们人性人格的光辉。
B.《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可视为屈原的自传体长诗,课文节选的部分诗人自叙了高贵的出身、多重的才能、高洁的志行,并且对楚国的腐朽、楚王的昏聩予以了无情的抨击,
表现了自己为理想而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C.《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分别从封建士大夫和底层百姓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前者表现了作者为纾国难而百死不辞的爱国意志,后者则热情讴歌了平民为匡护正义而作出的崇高选择。
D.《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