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触景生情之作。②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
小题2:诗中“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一是春雨后百花凋零、榕叶满庭,如秋日景象;二是仕途不顺(“宦情”)远离故乡(“羁思”),使诗人心中倍感凄苦(或“情绪低落”),如身处穷秋。(4分)
小题2:“乱”在此指声音嘈杂莺啼声声(1分),实表现诗人的心烦意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原因类考题,主要是梳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适当筛选。首先读懂题目:春半如秋——春天过半,感觉像秋天。弄懂意思,原因就好入手分析了。人在秋天,感情一般是低迷的——“意转迷”,为什么低迷呢?无非就是眼前景、心头事、胸中情。景——百花凋零,树叶乱飞,诚如秋天;事:自己被贬,宦游远地——心中凄楚;情:被贬压抑,远宦思乡——感情怆然。
点评:难度适中,学生主要要理清诗歌中各要点之间的关系:情感——景物——事情——人物形象——意境物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试题很典范,一般的,对于外景的描写,都关乎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暗”“乱”“冷”“空”等等都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准确答出
【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题目作答(7分)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小题1: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
辋川闲居
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莫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小题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
答: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②冻雷:春天的雷声。③物华:自然美景。④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
小题1: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2分)
                                                                              
小题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3: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小题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里香 
中国台湾 ·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图画,并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流向海洋”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浪潮重回大地”是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以“溪水”、“浪潮”两句对比起兴,从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篱”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诗人此处用“魂魄”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