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菩 萨 蛮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①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 萨 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①滟滟:光摇动貌。
小题1:这首词中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有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中“今夕”指         之夕。(3分)
小题2:“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中“客醉”二字耐人寻味,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桂花 西风 中秋
小题2:中秋之夜,本应是亲朋好友团圆欢聚的时刻,理应一醉方休。(1分)但是,词人因为作客他乡,对着团圆的明月,勾起思乡怀亲之愁,因而倍觉伤心,遂借酒浇愁,以致大醉。(2分)“客醉”二字,将词人的处境与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曲折动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该题相当于白给分,能体现季节的词语,顺着诗句就都能找到:桂花、西风,而前面又有“金饼”,很明显这是中秋节。
小题2: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菩 萨 蛮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①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祝英台近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注],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宝钗分”,古代人分别时,常将钗分作两股,男女各执一股,以为纪念。
小题1:从词风看,这首词应该属于___________派。在通过细节刻画心理方面,本词有两句与唐代诗人张籍《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把这两句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2:结合全词,简析画线词句的表现手法和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②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
【注释】①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兵合: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③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④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小题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请对这首诗的颈联进行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小题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小题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5分)
小题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小题1:(1分)本学期所学的《宋词四首》的四位词人均属于婉约派,辛弃疾则属于______派。
小题2:(3分)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时和“老去”时行为表现和            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
小题3:(4分)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