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小重山 端午【元】 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重山 端午
【元】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小题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2分)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分)
小题2:手法:对比。(1分)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答“反衬”或“用典”,且简析合理也可。
【诗歌鉴赏补充】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小重山 端午【元】 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3届福建泉州高三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山北写望   林逋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①。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注】①翠微:青绿色的山气。            选自《林和靖诗集》
小题1:“图画亦应非”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酋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一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小题1: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试问谪仙何处?”这一句蕴含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大风渡江四首(选一)
王士禛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小题1:这首诗题为“大风渡江”,而诗中并未着一“风”字,试分析诗人是如何写大风的。(4分)
                                                                               
小题2:试分析诗中表现出的诗人形象。(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宫词
【唐】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小题1: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中“美人”这一形象。(5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极目五湖的今古感慨。‚范蠡:辅佐越国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商圣”。
小题1: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本诗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