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裴给事宅白牡丹①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①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
小题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2:请说出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对豪贵们追逐时尚,耽于逸乐的不满。(2)对高洁品格却无人赏识的不满。(3)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高洁形象的赞美,对其处境的同情。
小题2:(1)对比,“白牡丹”“无人看”,“紫牡丹”人人“争赏”,对比鲜明,突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追逐富贵、轻视高洁人格现象的不满;(2)比喻,将白牡丹比作“玉盘”,形象地表现出其“高洁”的特点;(3)象征,紫牡丹象征宝贵,白牡丹象征高洁,使诗歌含蓄隽永、意蕴丰富;(4)衬托,用月夜、冷露衬托白牡丹,使白牡丹高洁却无人赏识的形象更鲜明;(4)渲染,描绘白牡丹开放的环境(月夜、冷露),突出白牡丹无人赏识。(答对两点即得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对牡丹趋之若鹜。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
小题2:
试题分析: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作者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寓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裴给事宅白牡丹①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5分)
小题2: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小题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10分)
钓船归
贺铸
绿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小题1: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5分)
小题2: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眼儿媚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小题1:词的上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偏”。请问,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