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泪李商隐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李商隐
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③!
[注]①永巷:汉宫中幽闭有罪宫嫔之处。②岘首碑: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于岘山为其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③青袍: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诗中用以指贫寒之士。玉珂:为贝制的马络头上的饰物,诗中借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小题1:这首诗题为“泪”,诗中八句,没有一个“泪”字,可是读来句句都是泪。作者是如何写出泪来的?诗中写了哪几种泪?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小题2:程梦星在《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中云:“此篇全用兴体,至结处一点正义便住。”尾联有两字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5分)
答案

小题1:作者运用六个关于“泪”的典故来写泪。分别写了失宠之泪,别离之泪,伤逝之泪,怀德之泪,身隐异域之泪,英雄末路之泪。
小题2:“未抵”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末两句的意思是:清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流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伤心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啊!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诗的构思异常新奇独特:前面六句,都是铺垫衬托,最后一联,才是本诗主旨。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手法的题目,没有直接写“泪”,但引用典故写“类”,实际是考核典故的作用,答题时答出典故表达的情感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只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可以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四个方面考虑,一般的情况都有炼意,景物描写一般都有炼境,此题是诗歌的结尾应从炼结构和炼意的角度考虑,结尾应是卒章显志的手法,从结构上分析,前面都是铺垫,最后一句点明情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泪李商隐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 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 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小题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
小题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昭君怨 梅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小题1:词的上片“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一句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好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5)                       ,唯见江心秋月白。
(6)                       ,王道之始也。
(7)                      ,潦倒新停浊酒杯。
(8)                       ,孤舟一系故园心。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按照要求完成小题。(共8分)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邓剡,宋人,参加抗元救国,兵败后流落金陵,作此词。)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