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恒子,恒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恒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关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恒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出,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恒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要以亡人国也。”恒子肘康子,康子履恒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方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失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及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
  注:①智襄子:即智伯,“襄子”是他死后的谥号。②狃(niǔ):习惯。③版:表示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这一版。④安邑:魏的都城,下文的“平阳”是韩的都城。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不备,必至矣——难:灾难、灾祸
B.智伯不,絺疵请使于齐——悛:悔改
C.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也——伤:妨碍
D.使使者万家之邑于智伯——致:归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智伯“好利”的一组是[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②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③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④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⑤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
1.D
2.C
3.A
4.(1)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絺疵回答说:“我看见他俩看我很仔细,然后快步跑开,那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心思的缘故。”
  (2)智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军从侧面攻击智伯军,赵襄子带领士兵从正面迎击。
王承福传
唐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动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_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扬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圬:涂刷墙壁。②镘:抹墙用的抹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宝之乱,人为兵。——发:征发
B.不择其才之否而冒之者邪?——称:称呼
C.抑丰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悴:衰败
D.不肯一动其心以其妻子。——畜:养活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圬者王承福喜爱自己职业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②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③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④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
⑤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⑥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城郭,必致不虞——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易——研究
C.又性不协俗,多见毁——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醉——假装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②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③翻数犯颜谏争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⑥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选自《淮南·汜论训》)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赏少而善者众也      勉励
B.而无盐令曰         查点
C.子以奸我者也。       侍奉
D.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     南面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赵襄子围晋阳       齐威王设大鼎庭中
B.此赏少劝善者众也     野人方屠食之
C.晋阳围,寡人社稷危    唯赫不失君臣
D.遂克晋,虏惠公归     铸金而为刃,伐不义而无道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③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④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⑤遍饮而去之 ⑥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节选))
1、〖甲〗文的作者是明初的散文家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媵人持沃灌 _____________
(2)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
(3)予幼好书,家贫难 _____________
(4)随园主人授书而告之曰 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的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 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1、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文帝时,天下无《尚书》者——治:研究
B、莫敢,独窦婴争之——难:非难
C、公言善,吾亦之——恨:怨恨
D、且臣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恐:担心
2、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诏太常使人往受之——赏成,献诸抚军
B、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怒索儿,儿渺然不知
C、其辩得幸太子——吴楚七国果反,诛错为名
D、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身之祸。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4、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