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粱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成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再拜受诏——涕:眼泪
B.初付法,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等候
D.虽不满日,于宿卫——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C
4.(1)他十五岁就开始有写文章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非常惊奇。
  (2)现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
  (3)他的同伙就拉走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也——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怀:揣在怀里
C.时坐席中,酒酣,地歌曰——据:双手按地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之曰——难:诘难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的《韩干画马赞》,回答文后的问题。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趵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棰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
  【注】①择所由济:选择渡河的地方。②隅目:眼眶棱角分明。一说斜着眼睛看。③皆中度程:全符合良马的标准。韩干是唐代著名画家,善画人物,尤工鞍马。
  这篇“画赞”以极其形象传神的语言再现群马图,请欣赏本文是如何做到形神兼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感二鸟赋
韩愈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肘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乏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厄,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选自《韩愈集》,有删改)
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干戈——识:知道,懂得
B.且明夫遭时者——遭时:遇到好时机
C.出国门而东——骛:奔驰
D.方蒙恩而入——幸:幸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仰望天子之光明/勇气闻于诸侯
B.反得蒙采擢荐进/度我至军中,公
C.况策名荐书/其身也,则耻师焉
D.惟得之不能/季氏富于周公,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在文中能起到“直接讽刺统治者”作用的一组是(     )
①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②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
③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
④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
⑤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经历、原委以及此时此际的心境,作者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离开长安的。
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种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搜罗名花异鸟供自己享乐,谗佞的官僚到处掠夺此种珍奇异物进献给朝廷,以求得国君的宠幸。
C.作者离开长安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他在京城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愤激之情。
D.“庶无羡于斯类”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鸟相比,不像鸟那样“蒙恩人幸”,被人当做玩物。
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曰——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苏子矣——辩:有口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于其门/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与可无以答,则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窥父不在,窃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密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5.翻译下列句子。
(1)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 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款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竞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蓄甘脆诚——饵:给……吃
B.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能多樵——恶:不
D.汗交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家——乃实告
B.将作——复尔
C.不辞还——裂其衣束之
D.群扶归——欲劙颈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