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 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 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将诈***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   
  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因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 济南太守公孙遂往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遂定朝鲜。(选自《史记·朝鲜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役属真番 役属:役使
B.多还走,坐法斩 坐法:犯法被***
C.今见信节,请服降 信节:表示诚信的符节
D.有便宜得以从事 从事:跟从做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兴,其远难守       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B.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 夫晋,何厌
C.今与朝鲜私善又不降     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D.使者及左将军疑为变     围之不继,吾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卫满称王,建都在王险城。 
B.汉朝天子下令分两路攻打朝鲜。楼船将军渡过渤海进攻,左将军荀彘率兵从辽东郡进攻。结果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杨仆将军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 
C.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明谕右渠。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太子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害自己,就不再渡河,又回去了。
D.左将军多次约楼船将军进攻朝鲜,楼船将军想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将军会合。公孙遂就用符节召楼船将军来命令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军手下,终于平定了朝鲜。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
                                                                                                                                                 
(2)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
                                                                                                                                                 
(3)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
                                                                                                                                                 


答案
1.D
2.C
3.B
4.(1)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扰抢夺;
      (2)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将军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将军,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
      (3)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将军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①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②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③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④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⑤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1.对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但问驿吏,吏言/绐:告诉
B.当此,乃至和州香林院/陟:到达
C.马为之避易/避易:不容易
D.其亦可谓不也已/审:慎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退无止/② 某,而母立于兹
B.①悉下马,累肩上/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①予默计此关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①杳不知所穷,始大骇汗/② 虽九死犹未悔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述了作者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险途的事。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自然成文,但作者叙述有致,跌宕起伏,让人感觉险象环生。
B.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但情形各不相同。第一次寒风助声,吹灭束燎,致使险象环生;第二次虽无束燎,但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
C.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深夜渡关的经过,但两次渡关的原因不同。夜渡清流关是因误听“驿吏绐言”;而夜渡昭关则是因“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D.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地,昭关是伍子胥困厄之地,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黄陶庵文集序
[清]吴伟业
  黄陶庵先生死之五年,其门人陆翼王收其遗文,得其所论著百余篇,属余为之序。
  呜呼!陶庵之文止于此而已乎?当其城陷引决,投笔绝命,扼吭而死;翼王访求搜购于流离煨烬之中,遗篇断烂,什不存一,此可为流涕叹息者也。
  陶庵深沉好书,于学无所不窥,居常独坐一室,不交当世。迁、固以下诸史,朱黄钩贯,略皆上口。其于考据得失、训诂异同,在诸儒不能通其条要,陶庵顿五指而数之,首尾通涉,铢两历然,虽起古人面与之诘问,莫能难也
  其为人清刚简贵,言规行矩,早有得于濂、洛之传。尝谓人曰:“吾比来为文,初无所长,然皆折衷大道,称心而立言,质之于古,验之于今,其不合于理者亦已少矣。”此其一生读书之大略也。
  当先皇帝初年,海内方向古学,一二通人儒者将以表章六经、修明先王之道为务。乃曲学诡行则又起而乘之,依光扬声,互相题拂,剽取一切紧僻之辞,以欺当时而误流俗。论者不察,乃比其始事者,同类而訾之。噫!亦不思之甚矣。
  世之降也,先王之教化既熄,法度既亡,人奋其私智,家尚其私学,纰谬杂揉蟠戾于天下。虽有高世之君子,欲整齐而分别之,其道无由。惟夫忠孝大节皆出于醇正博洽之儒,其似是而非者不一见焉。然后天下后世了然知异学之当诛,而大雅之可尚。以我观陶庵,其非人耶
  陶庵为诸生二十年,与其弟伟恭、其徒侯几道,俱昼夜讲性命之学。晚而后遇,不肯就官。城破之日,师友兄弟同日并命。今其书虽不全,使读之者忾然想见其为人,益足以征于今而信于后无疑矣。
  翼王以五年之力,掇辑散亡,其功于斯道不细,固不专为陶庵已也。吾故表而出之,俾后之人知所习焉。
  注:①黄陶庵(1605~1645),即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上海嘉定人,明末忠烈之士。清兵围嘉定时,被推为起义首领,城破,与其弟等自缢殉节。下文中的“先皇帝”,是指明崇祯皇帝。②朱黄钩贯:古人校点书籍,用朱黄两色以示区别,钩连上下句来贯通文意。③濂、洛:分别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④性命之学:宁儒性命理气之学。即下文中的“斯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为之序/属:嘱托。
B.首尾通涉,铢两然/历:清楚。
C.之于古,验之于今/质:责问。
D.掇辑散/亡:丢失。
2.下列各组种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陶庵顿五指数之②弃甲曳兵
B.①其不合理者亦已少矣②其皆出此乎
C.①欺当时而误流俗②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①俾后人知所习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陶庵性格沉静,喜好读书,涉猎很广。通读《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致力于宋代理学的研究,曾与其弟、其徒一起日夜讲修理学。
B.明朝末年,私学盛行,各种怪论乘势而起,错误的思潮遍及天下。只有醇正博学的黄陶庵才是真正的弘扬六经之义、阐明先王之道的大儒。
C.黄陶庵为人清正刚直,简易严肃,说话行事都很有规矩,不好交往,不慕仕宦。在清兵破城之际,他与其弟等人扼喉引决,节操赫然。
D.黄陶庵殉节之后,弟子陆翼王费五年心血,搜集遗文一百多篇,编辑成册,作者看为其文集作序,更多的是想让后人读其文想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起古人面与之诘问,莫能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天下后世了然知异学之当诛,而大雅之可尚。以我观陶庵,其非人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 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 、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本始二年,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地节三年七月,司直萧望之核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宣帝恶之。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举茂材,平准令:茂材,即“秀才”,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平准令:官名,管理物价。②平陵方上: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陵墓的方顶。③受记:得知公文的内容。④缿筩:(xiàng tǒng):形似筒的密告箱。  ⑤钩距: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京辅都尉,京兆尹/守:暂时代理
B.广汉闻之,先告/风:同“讽”,劝告,警告
C.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准确
D.京兆尹赵君两卿,无得***质/谢:劝告
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组是(   )
① 若计如此,且并 灭家
② 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
③ 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
④ 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⑤ 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
⑥ 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A.① ② ④
B.① ③ ⑤
C.② ④ ⑥
D.③ ⑤ 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广汉年轻时就做官并因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而有名气,并因此升迁为京辅都尉和京兆尹。
B.杜建的门客作奸犯科,杜建拒不改错,被赵广汉立案法办,虽然有权势的宦官和有声望的豪绅为之说情,赵广汉最终也没有同意,于是杜建的门客想要劫狱。
C.赵广汉在京兆尹一职上,利用挑拨离间之策惩办了原、褚两大家族,改变了那里官员之间的相互勾结的恶俗。
D.赵广汉曾奏请朝廷上调全国游徼狱吏的俸禄等级,也因此使得这一级别的官员比较自重,秉公执法,让官吏百姓们一并赞不绝口。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池北书库记
朱彝尊
  池北书库者,今少詹事新城王先生聚书之室也。新城王氏,门望甲齐东,先世遗书不少矣,然兵火后散佚者半。先生自始仕迄今,目耕肘书,借观辄录其副。每以月之朔望玩慈仁寺,日中集奉钱所入,悉以购书,盖三十年而书库尚未充也。
  自唐以前,书多藏之于官。刘歆之《七略》,郑默、荀勖之《中经》、《新簿》,其后四部、《七录》,代有消长。民间所藏,赐书之外,无多焉耳!自雕本盛行而书籍易得,民间镂版,未贡天府者且十之九,由是官书反不若民间之多。古之拥万卷者,自诩比南面百城①,今则操一囊金,入江浙之市,万卷可立致。然自博览者观之,若无所睹也。夫宋元雕本日就泯灭,幸而仅存于水火劫夺之余,藉钞本流传。顾士之勤于钞写,百人之中,一二人而已。习举子业者,诵四子书,治一经,不过四五十卷,可立取科第。而贾人牟利,亦惟近乎举子业者是求,非是则不顾,至以覆酱,裹面,糊蚕箔。古之人竭心力为之者,今人全不之惜,任其湮没,此士君子衋伤于心,而先生书库之设,藏之惟恐不亟也。
  彝尊经乱,先世之遗书莫有存者。及壮,糊口四方,经过都市,残编断帙,至典衣予直,积之二十年矣。以验藏书家目录,则仅有其十之二三焉,然未尝无出于藏书家目录之外者。譬之于海,九川四渎无不趋焉。而滮池瀱汋 之水,聚而勿涸,鸟见之饮啄,鱼得之泳游,亦可自乐其乐,而忘其身世之穷焉。明年归矣,将寻先生之书库,借钞所未有者。奉先生之命,遂为先生记之。(选自《四库全书》集部卷六十六)
  【注】①南面百城:南面而坐,统辖百城,指做侯王。②衋伤:伤痛。③滮池瀱汋 :泛指小水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望齐东/甲:居……首位
B.万卷可立/致:到达
C.钞本流传/藉:借助
D.至典衣予/直:通“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顾士勤于钞写/积二十年矣
B.今操一囊金积之二十年矣/非是不顾
C.日中集奉钱入/民间藏     
D.每月之朔望玩慈仁寺民 间所藏/悉购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名为“记”,却以议论为主,这种写法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脉相承。
B.作者认为古代应付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有读通四五十卷书,才能考取功名。
C.本文还具有文化史的意义,它提供了明清时代有关记录、版本的一些历史情况。
D.抄本流传到雕本流传是文化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作者却加以批评,未免有失偏颇。
4.翻译
(1)古之人竭心力为之者,今人全不之惜,任其湮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验藏书家目录,则仅有其十之二三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年归矣,将寻先生之书库,借钞所未有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梢,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曲其梢,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徜徉,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凉飕/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之/揭:做标志。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目前:当前、近一段时间。
D.水为五派/疏:稀疏、细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独乐乐,不如人乐乐∕然谋臣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B.叟愚,得比君子∕可胜道也哉
C.志倦体疲,投竿取鱼∕于其身也,耻师焉
D.自是分为二渠∕吾尝跂望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以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